
朴素的乡风 浓浓的亲情
文/寒冰
一夜飘飞的雪花,洗尽了积世的尘垢,涤荡了旧岁的喧嚣,迎来了崭新的庚子年朝日。听!爆竹声声,接来的是新年的喜气;听!笑语盈盈,引出的是佳节的吉祥。这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刻,曈曈红日撒下万道金光,似乎在向千家万户注入缕缕福气,新的生活就这样在丽日曜金的雪地上开始了……新年第一天,最大的事情莫过于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这一天家长带领小辈们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之间也互致新年问候,以吉祥之语同贺新春。据考证:中国从明清起,便对拜年定下了不成文的礼仪规矩: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民俗以为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四百多年前,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在大年初一忙的不亦乐乎——他在向亲友投帖拜年,不求见面,惟求问候早达,当他回到家里时,自家的床上也堆满了亲友们问候的名帖,这是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行的拜年方式,尽管人未见面,但“见帖如人”,人间的“温情脉脉”跃然帖上。这里所言的“名纸”,即是现今贺年卡的前身。到了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我小的时候,家乡拜年的风俗还十分的传统,同辈之间的拜年多以见面互致问候或打躬、作揖了结,但是晚辈见长辈必须行跪拜叩头的大礼。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首先要向本家长辈拜年,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其次是向异姓邻居长辈拜年,给异姓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家长辈,一般说异姓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拜完年之后,长辈必会以糖果、点心等吃货相待,甚至设宴款待,划拳行令,嬉戏调闹,好不快活。初二之后,便开始走亲串戚了,直至元宵节(正月十五)结束。走亲戚也很讲究,必须先走岳父岳母、姑舅姨姨家,之后才能走血缘较远的亲戚。走亲戚必须带贺礼,进门之后首先要到上房(堂屋)向香案上供奉的祖宗影像、家谱、灵牌(家乡俗称三代)行叩首作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先大后小、先男后女的顺序行跪拜礼拜年。之后,便向平辈的亲戚们互致问候。礼节完毕后,便是煮“罐罐茶”,一边喝茶,一边拉家常,谈过去、说当前、聊未来,等待招待的大餐。此时的主人家,必会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以最好的饭菜招待上门的亲戚。一顿饕餮大餐之后,才能告辞走另外一家。家乡的规矩:过年走亲戚,主人必须招待,客人必须吃饭后才能离开这家走另一家,否则就是失礼,会被别人耻笑。我的舅舅姨姨比较多,一走就是七八家,为了确保去每家都有胃口吃饭,你必须提前谋划,假装已吃饱,象征性的吃几口饭菜或喝半碗汤,留足胃口,这样才能应对所有的亲戚。如果你去这家吃了饭,到了那家又不吃,他们就会不高兴,认为你看不起他们,或者是嫌弃他们的饭菜。为了讨个吉彩,让人人都高兴,即使你已经吃的大腹便便,也得牺牲自己的肠胃,再吃几口饭菜或喝半碗汤,以表诚心。我小的时候没经验,在第一家就已吃饱了,当走完所有的亲戚后,经常会出现“伤食”呕吐的现象,十分的难堪。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后,家乡的拜年习俗也随着时代的大潮大为改革。在固定电话普及的年代,家乡的父老乡亲也时髦的采用了电话拜年的新形式,在手机普及到千家万户的时代,又普遍地采用了短信、彩信、微信、连信甚至抖音、多闪、快手、视频拜年的新形式,因为这些软件有群发或分享功能,十分的省事,唯一的缺憾就是少了烟火味、亲情感。对于一般关系的亲戚、同学、朋友,大都采用手机拜年的形式,而对于至亲的叔伯、姑舅、姨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依然顽固地采用上门拜年的旧形式,只是减少了跪拜的礼节,多采用握手、拥抱等“洋”礼节。
家乡的拜年,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一定要显得彬彬有礼、举止得当。至亲相宴、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拜年言好事,出口说吉祥”,即使平日有积怨,此时亦不应提起,以免败兴,聊天时不得有粗俗之言,行为上不得有失礼之举。尤其在喝酒划拳、酒酣耳热之际更应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得耍酒疯、说醉话,否则会给人们留下笑柄。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人随时老,景随境迁,尽管日新月异,万象更新,但经久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它构成了年的味道,酿就了生活的主题。
本版责任编辑:彭永征
作者简介:
寒冰,原名仲金瑚,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从小爱好古体诗词,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散文、杂文、科技论文、集邮文章二百多篇。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晓渡(安徽诗歌主编)
马俊华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彭永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
散文编辑:郭凤祥
现代诗歌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诗歌编辑:刘昌斌
古诗词主编:刘昌斌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