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庚子年起,走在佛性的诗意里
作者/杨进荣

清晨,看疫情咨讯,各地新闻,然后洗漱,沏茶,看朋友圈,其中"素朴"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现在的人太需要一点佛性了”,让我思忖再三,这句平常的素语,说的适逢其时,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溢增的时代,趋势叠岩起伏的时代,经济低迷徘徊的时代,人心浮躁功利化的时代,我们丢了什么,我们缺了什么,我们活着为什么,我们匆忙追什么,我们身后留什么,确实需要思考回答。短文无法述论上面话题,单就这场庚子开年的病魔,足以提醒不是什么都可以吃,动物自有生灭的自然法则,顶级食品吃的脑满肠肥后,想方设法吃别人没吃过的,这种逆袭的饮食行为,可毁灭人类,有点佛性,是恰当好处的珍贵。
佛性不是修庙宇,傍佛的标榜或谋生敛财,不是用宗教的仪式捆绑浮世的心灵。而是大爱驻心的慈悲,普天怜人的爱惜。知禅懂道的尊敬,会意识命的敬重。念情奉老惜幼的人性回归,生命有权的存在与自由。
约定于佛的圈套内,不知佛的心性与知度,枉写乱悬"茶禅一味"、"禅意人生"……对大众不恭,为自己涂鸦。
禅意本是佛教术语,具有空灵、悠然、清净、简洁、静怡等境界。或风景不殊,或风情月意,或追风摄景,或禅世雕龙,或佛性禅心,禅意是一种意境。需要悟品,非是宣泄。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花树有世界,人生皆禅意”。唐代诗人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句:“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具有美学哲理的禅意思想。物自安然,人奋有乐。静品内甜,行不欲枉。美在眼中,静生心莲。
坐亦禅,行亦禅,禅无处不在,绝非寺庵独有。此乃禅意之道。明代著名诗人何景明:《吹笙》的诗曰:“幽心与禅意,凄切转关情”。这些“幽心的禅意”都包含了人生的哲理。
知有了胸中的禅意,自然生发行为的佛性。
有荷花一样的心意,一花一世界,禅房花木深,荷花本身就象征着空灵禅意,清新自然,禅意着众生审美的意境。除了荷花之外,其他花卉通都有佛性的光芒。看你如何观赏养心罢了。
有茶一样的人生情怀。茶在水中的升降浮沉,暗合了人生的阅历。有故事的人,还需有情怀的包浆接纳,否则怎有茶禅一味的格局。佛性先从知茶开始,有条件可置茶具茶室。茶室古朴,茶香四溢,蒸气缭绕,平淡自然。心不浮了,佛性自见。
有香一样的精神。香,非是供鬼神之物,更是清心之佳品。焚香,香烟袅绕,悠然空灵,芳香宜人。檀沉霍香,净心了凡,境界从此处升起,幽远而淡然,古朴却空灵。素里提精,氲中育神。佛性的韵道自孕其中。
佛性是自觉的敬畏。你需要,我也需要,特别是匆忙的现代人!

作者简介:杨进荣,会宁县刘家寨子乡人。本科学历。中学时代起在巜中学语文报》《诗歌报》《散文林》巜诗人》《驼铃》巜白银晚报》《白银文艺》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多篇。现供职央企,从事文字工作。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本期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