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高粱杆口哨
文/孙福全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都有美好的童年回忆,在我的童年里,也有很多很多值得回忆的趣事,但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粱杆口哨。
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村里有个老张头,他做高粱杆口哨非常拿手,人送外号“张桨杆”(地方方言),他做的口哨吹起来非常响亮,那是由于经济匮乏,又不发达,根本看不见唢呐,村里人扭秧歌没有喇叭,老张头就用高粱杆做的口哨伴奏,由于他能研究,能吹出各种秧歌曲调,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渴望,自从有了老张头的口哨,每年到冬闲或者正月里,村里就组织一伙秧歌队,坐着马车走村串屯扭秧歌,土唢呐伴奏当然少不了老张头,由于其他人不会吹这种口哨,走多少个村屯都得他自己吹,把他累得满头大汗,腮帮子鼓的老高,胡子两侧挂满了白霜,后又由霜变成细小的冰棍,但他还是拼命的吹,大家在他的伴奏下扭啊、跳啊、蹦啊,忘记了寒冷,秧歌扭到谁家,谁家就出来放几个二踢脚,有的条件好的给几支一角五毛钱的握手牌香烟,扭到生产队了就多拿些,秧歌队里有个专门保管员,等一天结束了给烟分给大家,扭一天虽然是几支香烟,但大家都乐此不疲,非常开心,盼望着下次的欢聚。
由于老张头吹高粱杆口哨出了名,十里八村的谁家办喜事也找他去,不论办什么喜事,只要有他到场,准保增加不少欢乐。从我认识他的时候就不知道老张头叫什么名,就听大家叫他“张桨杆”,由于出于好奇心或者是羡慕的原因,我便和老张头学起了做高粱杆口哨,做高粱杆口哨是有学问的,不是拿起高粱杆就做的,首先选出一棵标直没有虫眼的高粱杆,在挑选中间2——3节好的,因为底部那头里面太空,没有内瓤做不了,稍上那头又太细,做出来的口哨音质不好,所以就得选中间这一段,材质选好后,用一把飞快的小刀把高粱节段成12——14厘米,留下带硬根的那一头,用小刀在硬根的上端,留出一小部分割出一个长方形的凹槽,在凹槽的背面割出一个小长条,把割完的两面的瓤子抠出去,这样一个高粱杆做的口哨就完成了,为了保证口哨音质好,把做完的口哨放在温水里泡透,这样一来口哨吹起来声音清脆响亮,也避免太干容易破损,在那个年代高粱杆做的口哨也流行一时,我和我的伙伴们也能吹出简单的离滴啦哒的秧歌曲,后来通过练习能吹出一些流行歌曲。
再后来,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高粱杆做出的口哨逐步被唢呐代替,口哨也就退出了它的舞台,现在农村种高粱的几乎就没有了,所以高粱杆口哨也被人们忘记了,但是,在我心里始终有抹不去的高粱杆口哨的回忆,也有抹不去我童年快乐的回忆。

黑龙江省明水县交警大队孙福全13214554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