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党中央富民政策东风的吹拂下,牛渠村在乡村服务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风村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使人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更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的修养。另外,该村在外创业打拼人员,虽然,经过多年的劳累奔波,苦心经营,最终,都在事业上也有所成就,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经常身处外地,但心里却时常牵掛着家乡的变化,总想为家乡父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来报答家乡父老的深情厚爱。

为了使牛渠村这个传统古村落展现昔日之风彩,进一步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造福子孙后代。由村内有志青年王江峰(村委委员)和王帅帅(村民)两人共同倡议,以本着自愿捐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原则在村西路口建牌楼一座,以提升该村的知名度。此倡议发出后,村内外人有志人士共85人,纷纷行动,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在短时间内共捐款10.36万元。其中,河底镇牛渠包村干部马长明也被村民们热心公益事业的行为所感动,自掏腰包捐资1000元,以表爱心。王帅帅、王江峰等几位有志之士,不顾严寒冰霜的侵袭,长途跋涉,一路奔波,外出千里考察,参照设计。几番苦思,排版择样。几经斟酌,方可选定。又辗转到南阳市镇平县请工匠雕刻、打磨,刨光、包装和运输,经过了一系列的复杂工序最终才算搞定,又雇车把材料顺利载回家……村里也早已找好了吊车,工匠以及安装人员,于1月20日圆满地完成了安装任务。

此牌楼高9.5米,宽6.3米,古色古香,古韵厚重。气势磅礴,巍巍壮观。其材料全部用天然石材雕刻而成,不仅美观大方,又光彩照人。牌楼的落成,既方便外地人识别出入,又弘扬了古村落的传承之美,连昌河畔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众人无不伸指称赞,拍手叫好。

德高传千古,美名誉乡邻。为纪念此功德,由该村村长王松涛代表村委及全体干群于1月21日在牌楼右侧竖了一块功德碑。伴随着一阵阵威风锣鼓的铿锵声,由王帅帅和王江峰两位有志之士代表缓缓揭开碑座的红绸带,一块具有历史价值意义的功德碑以它独有的风姿出现在众人面前,源远流长。此碑底坐长220公分,宽60公分,高173公分。材料均为天然石材雕刻而成。正面雕刻了由特邀人士洛宁城事雷冰老师和县姓氏研究会理事吴电智老师两人的亲撰碑记,以精炼的文笔,朴实的词语对牛渠村的基本概况及近些年的发展变化做了一一概述:牛渠村位于连昌河东,崤函古道穿越其中。该村距河底镇政府约13公里,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地面宽阔,水通渠畅。村占面积100余亩,耕地2000多亩。辖牛渠、葛条凹两个自然村,共8个村民小组,240多户,1360多口人。该村历史悠久,古文物千佛寺也曾经名扬海内外,久负盛名。忆往昔,天降洪水,无数难民几经迁徙,民不聊生。看今朝,雄鸡昂首,改天换地焕新颜。干群齐心,谋发展。挖石换土,荒滩变田园。唱响富民强村主旋律。追古察今,承前启后。今之吾村,驾改革长风,驶千里航程。村貌巨变,村容焕然。新盖楼房鳞次栉比,村民物质生活与精神境界日渐提升。身处繁荣时代,富裕生活的我们更应该做到饮水思源,为追古誉今,光前裕后。以彰村民慷慨解囊,建造牌楼公益之举,特立碑以记之!碑后雕刻着此次善举捐款人员名单,以励后人,源远流长!看如今盛世:林木茂盛,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五谷丰登,百业兴旺。乡邻和睦,家庭富裕。生活美满,欣欣向荣。身在福中要知福,更要饮水思源,感德报恩……最后,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伴随着锣鼓喧天的热烈气氛,此次立碑仪式缓缓落下帷幕。

昔时荒滩连成片,洪水肆虐民遭难。东风浩荡惠民生,挖石添土变良田。幸福生活蒸蒸上,美梦成真不久远。不忘初心勇担当,勇于开拓超越前。为民祉福甘奉献,留下美名源远传。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通过此次公益之举,不仅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所大的提升,进一步得到改善。相应的使新时代人们文化素质的修养又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彰显了人们对幸福新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这样,既能对慷慨解囊的有志之士留名做以纪念,以表谢意,又能对这种无私奉献,热衷公益事业的精神得以弘扬,更能促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的热潮中来,为建造幸福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氛围而勇往直前,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马红军,男,四十七岁,初中文化,洛宁县河底镇城头村人。平时爱好写作和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