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五个,姊妹七个,这在六七十年代是个大家庭了。大哥、大姐、二姐、二哥、我排行老三,后面还有老四和老五,平均一个比大两岁,不论男女,我都排中间,属于家里的中流砥柱,也是唯一一个接替了父亲的岗位,从父辈的厂子,继续走着他的路子的唯一的一个孩子。

大哥那个年龄赶上了上山下乡,去了白水农村,插队两年,那时正赶着家里半大的孩子,一个连一个饭量最美的时候,只记得大哥每次回来,都会带上他体重所能负载的极限粮食,贴补我们兄弟四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哥和二哥在假期回了一趟山东老家,菏泽是个产枣的地方,当时的老家有许多枣树,厚道的老家人给煮了许多鸡蛋,带了许多土特产,他俩个挤火车因为行李多,差点挤丢了彼此路上舍不得吃掉那些熟鸡蛋,一直带回来,分给剩下的三个弟弟吃。

二哥高中毕业就当兵去了部队,参军是荣耀的,山西,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里有一条小河,每逢他有时间总会去钓一些小鱼为了能带回来,就一条条晾干,晒成干鱼,然后邮寄回来,那里还盛产一种野菜,叫蕨菜,每年的春天会漫山遍野的长出来,二哥总会抽时间去采摘,把它们放干装在袋子里,成捆儿,一把一把的绑好,和那一小撮一小撮的鱼干儿,都整整齐齐的扎好了,给父亲寄回来打开看时跟工艺品一样,我们惊诧二哥的手艺和用心,父亲会煮给我们吃。那个香那个解馋,回味无穷,像音乐一样绕梁三日,不绝于耳,那里还有一种野果叫沙棘,二哥采摘后压成汁儿,挤在瓶子里,带回来,让我们兑水喝,那口感酸甜可口,美不胜收。

每当邮差来,我总会跟着绿色的自行车后面,去看看有没有我们家的包裹,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绿色,不仅是二哥的东西,还有二哥的军衣,军帽和军挎,凡是部队上的绿色,都成了我们三个兄弟的美好向往和憧憬,我们甚至用锤剪包胜负猜咚叱来解决,谁先分到二哥从部队替换下来的帽子军挎,那可是当年抢手抢眼的物资呢!

老四和大哥都分在了一个矿上,大哥大嫂经常带他去家里吃饭,老四工作之余帮妻子整了一个小门面,做一些干货和水产的小生意,也会给大哥大嫂带一些过去品尝,只要他每次从矿上下来,都会给老父亲和在家的我捎一些水产和干货回来大哥的朋友,有会打猎的,打到一些野兔山货,大哥自己不舍得吃,也会顺道给我们带下来,让我们一饱口福,每当锅里飘着那些香味时,老父亲都会在一边心花怒放地夸:“儿好不怕多”,其乐融融,那时的每一天都那么阳光灿烂,后院母亲在世时栽的那棵梧桐树,也会在风中摇曳着树叶子,像母亲拍着双手唤儿回家,她爽朗的笑声和着透过树枝洒下的光荫,铺满了整个小院儿和门前的小径,那里,不仅有母亲的背影,也有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

老五走的最远,我这个最小的弟弟考上了大学分到了山东淄博,他小时候最顽皮,只有他学习成绩最好,在我们兄弟五人中是首屈指的骄骄者,虽然他离得最远,可他从没有因为路远而忘了兄弟手足情谊。每一年只要有休假的时间,他总会带上爱人和他们的宝贝小千金,回来探亲,给老父亲带上好烟、好酒、名贵的补药,还有海产品以外,也不忘给我这个看家护院的守门人,带上一份他浓浓的兄弟情谊,衣服、吃的、喝的好茶等,他和二哥一样也会经常帮衬我这个挣死工资上班,企业效益又不是很好的老三。

如今,老父亲已经离开四年,兄弟之间的孩子们也陆陆续续上大学,毕业、成家、生子,我们都已年过半百或近乎半百。人生浮华,外面的世界,跌荡沉伏,独我们兄弟的情谊依旧血浓于水。不论是老四受伤住院,还是老人家生病,兄弟五人一个都不缺席,都会争先恐后到达现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个侄子结婚,外甥成家,这些当叔、当伯、当舅舅的,无一不是人到红包到,情到礼到,每一年父亲的生日,不论他们远在天南海北,都会赶回来尽孝,把老人的生日,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每一年的新年,他们都会大包小包的买东西,花钱,把每一个新年都装扮的富丽堂皇,喜气洋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我们的三个小千金,也都纷纷考上了大学,他们是姚家压轴的。一路走来,喜事连理开,好运并蒂来,步子节节高,日子比密甜。

当年的兄弟五个下一代的接力棒还会更好,因为他们都流着姚氏家族的血液,上一代的手足情深会一-脉相承, 父亲母亲,也可以含笑九泉,高枕无忧了!

今年国庆又逢中秋,兄弟们又欢聚一堂,共庆外甥哲哲媛媛喜结良缘之际,兄弟们,举起酒杯,为这半个世纪的兄弟情谊干一杯!我的好兄弟,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有缘成为同胞手足,感谢兄弟们的相互帮衬,干杯!兄弟!我爱你们!大哥、二哥、四弟、五弟、来世我们还做兄弟。

我们没有华丽的语言和经典的词句,我们只有一颗为彼此跳动的心和相互关照的情谊,因为我们是兄弟,一母同胞。我同样感谢那些没有血绿关系,还胜过有血缘关系的外面的兄弟们,是你们温暧了我,也温暖了兄弟情谊。今天在这里,也为你们举杯,干杯!兄弟们今生我们是生死兄弟,来世我们还做兄弟。
姚树叶
2017.10.15
姚树叶笔名路阔,祖籍山东菏泽。富有山东大汉的豪气!对文学和根雕颇有偏好,青年时曾意气风发集结文友成立文社,挥毫泼墨,洋洋洒洒,也有多篇文稿见诸报端等刊物。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立志在有生之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目前已完成部分章节。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登堂入室,以飨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