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山东人打交道的那些年,得知饺子的另一个名字——扁食。民间且有原汤化原食一说,吃过饺子,喝点饺子汤,有助于消化,并且暖胃。
饺子的包法有很多种,但味道始终离不开调馅儿的技术。东北人喜好酸菜馅儿,一则是因为酸菜馅儿粘合,饺子比较好包。另一方面,不用再花钱买青菜而浪费。酸菜同肉馅儿拌在一起,是东北地区,乃至乡村冬季饭桌上比较常见的饺子种类中的当家花旦。
我可能有些另类,或者不是地道的东北人,活了半把年纪,酸菜和我的胃结下了不解之仇,从小到大,一口不沾。
乡下虽比较喜好酸菜馅饺子,但大年三十晚上,很少有酸菜馅儿饺子上桌。民间寓意酸菜为“辛酸”。农民劳累了一年又一年,自然希望日子过得顺遂顺意,至于“辛酸”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一般情况下,除夕夜的饺子被芹菜馅儿统领全局。芹菜喻指“勤快”。种田的人家,不勤快会被村邻笑话,勤俭持家方为上策。
人们总是把这些流传了一辈又一辈的习俗,当成一种习惯,并成为了形式上的美好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