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 师 难 忘
文/孙福全
我所说的恩师不是我念书时的老师,是我在走上新闻道路上的老师,是他耐心的指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在新闻写作上有了不断的进步和成长,他就是明水县已经退休仍然奋战在工作一线的侯锋林。
时光移回到1983年10月份,我当时刚从部队退伍回到农村,由于自己爱好写作,在部队也发表一些“豆腐块”,但对新闻报道的知识掌握的太少,在家务农时,经常看到黑龙江农村报、党的生活杂志、绥化地区报(那时还不是绥化日报)报道明水县的新闻,而报道人叫侯锋林,当时非常佩服和敬仰加上崇拜,经过打听才知道他是县委宣传部新闻组的,为了取经掌握更多的新闻知识,1984年的一天,我从20公里的老家,骑着自行车来到县城,找到当时的县委宣传部新闻组,忐忑不安的敲了几下办公室的门,里面传来了非常有磁性又可亲的声音,“请进”,我推开门,一位依着非常朴素的中年干部问我,你找谁,我说找侯锋林老师,他就说我就是侯锋林,但不要叫我老师,你有啥事吗!我把来意说完后,侯老师急忙给我找来凳子,倒上一杯热水,一边和我唠着怎样写新闻,一边给我找出有关新闻写作方面书籍,从选标题到导语,又怎样结尾,怎样发现新闻等等一些新闻知识。那一次我和侯老师唠了有半个小时,在我临走时,侯老师又把每天他接收后的信封,给我拿了好大一沓,告诉我,回去后把它拆开用浆糊翻过来粘好,邮稿时把右上角用剪子去掉一个小角就不用贴邮票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万千,心想,侯老师这人真好,一点干部架子都没有,想的还那么周到,从那时起侯锋林就是我心目中的老师了,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他学习,打那以后,我到县城办事就抽出时间到侯老师那里,每次侯老师都给我他拆完又翻过来粘好的一沓沓信封,有时还给几本稿纸,那时的我,一个农村兵,回来后又刚结婚,孩子又小,还有两位老人,那时的一分二分对我也帮助非常大。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我也从农村搬进侯老师上班的城市,在交警大队负责宣传工作,但是,侯老师几经提拔调动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现在已经退休了,七十多岁的人了,还经常在报纸上能看到他的大作,真是让我敬佩,由于各自都忙于工作和家庭,偶尔有时见面唠几句嗑,但每次侯老师还是那句老话,“福全,稿子没少写呀,还得多写稿啊,活到老学到老啊”。
由于工作关系,县志办要出一本县志,每个单位要把本单位的简介和需要的照片,整理好送到县志办,因为我在单位负责宣传工作,这项工作自然就得落在我头上了,2017年12月30日,我打电话给县志办问材料往哪里送,县志办王主任给了我一个手机号,说让我找侯锋林老师联系,侯老师他还在工作呢,我高兴的把电话拨了过去,那边传来非常敦实的声音,还是那么和蔼可亲,他听出是我后,他把办公地点告诉了我,当时已经十一点二十多了,我为了不让侯老师久等我,平常竟靠腿走路的我也出了一把血,打出租车去的,当时天气还飘着雪花,到办公室门前,侯老师早就站在门口等我了,他一边让我进屋,一边为我打扫身上的雪花,当时我感到得热泪盈眶,,进屋后,侯老师还是那个动作,先给我倒一杯热茶,又让我坐下,唠嗑中得知,他退休后就被县志办聘回来,专门写明水县的县志,看见已经不在年轻的侯老师,如今两鬓斑白仍然为党工作着,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敬意和尊重,从那天起,我每天都在回想侯老师帮助我的那段日子,如今住在一个城市却很少与他联系,这也太不该啦,这也叫忘恩吧,所以,我想了好久才把标题叫作“恩师难忘”。

明水县交警大队孙福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