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间有两种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思考,它们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日新月异和与日俱增的景仰敬畏之心。那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不管是天上的星空,还是心中的法治与道德,都是指内心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才能时刻记住方向,并且善始善终,找到通达远方的目标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每一本好书,都好似在求知道路中经过黑暗时的一道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现代人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当你为工作疲惫不堪、为生活感到困扰时,翻开书本,触摸白纸黑字,感受文字的力量。

喜欢守着一杯清茶,怀揣一颗素心,让心行走在字里行间,游弋在墨香中,在书中寻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与芳草地。
朋友,忙碌了一天,休憩的枕边,放下鼠标和手机,拂去放在书架上那书上的尘土,总还乐意翻阅一会儿,内心想对得起书这位好友啊。
我想今生注定与阅读有缘,如果说因为热爱而去坚持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么除了工作,便是阅读与写作了。阅读,仅仅是为了内心最单纯的喜欢,无需任何空洞说教,而始终愿意坚持追随本心,寻梦之旅,简单、质朴,快乐做自我,便无愧于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青年画家肖德荣作品)
我曾多次奔波于大江南北,发现每到一地路过那些咖啡屋,总会见有人借着一杯茶或坐在某一个角落,或阅读或面对电脑若有所思,或许在让心灵安宁,与自己内心对话,或许感叹过往人生……偶尔听有人借着咖啡,闲聊起活了多年,从未做过一回自己,然后借着一支烟或一杯酒,无奈地吐着烟雾,或咕咚一声,一杯烈酒下肚,随之又是感叹活得不够长、人生太匆忙、岁月已苍老、内心独思量,还哼唱向天再借五百年,真可谓慷慨激昂,又恰似”千年一叹”啊。

有人说,要是时光再回流五年或数载,或许会有另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或天地。其实,我曾于去年到重庆松林坡参观震惊海内外的”西安事变”主角之一杨虎城将军遇害处,无数的参观者均仿佛瞬息之间,心情异常沉重,会设想蒋某若被张、杨果断了结,历史又或许将会如何叙述?张杨的命运又将如何?……一边登松林坡,一边倾听那天在参观时路人感慨。事后,张杨命运多舛,杨及家人不幸遇难,张虽得以存活,然已仿若与世隔绝。历史的天空,风云无论如何变幻,然名垂青史的张杨,尤其令后人敬仰。站在松林坡那间小房,站立在威武骁勇盖世的身着戎装的杨将军像前,我久久凝视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威严、英俊,从他目光中我仿若看到了他为国家为民族利益的坚毅。突然无意中想起,历史上有一种人注定与英勇相匹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认为是后人心中对真正可称之为英雄的一种不舍与敬仰。

历史的天空,那些经典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八千里路云和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或催人奋进、或壮志满怀、或高亢或低沉、或仰望星空或俯视大地,先人们早已化为尘埃,然万幸的是留给世人无穷的精神财富,也让后人从中窥探无限的奥秘与无尽的想象空间。纵览历史风云,展望浩瀚无垠的天际,我们或许也从中读懂了一切。多年后,我们或许也仅仅是天空中的一片云,抑或是我从您的天空飞过,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我想,懂你的,不必解释,便认为是心底最美的风景。不懂你的,便从自己的天空飘过,既无风雨也无晴。
(该作已载入《正义真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