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众睢睢 惟智引领
作者/三木秉凤
人类的正确价值观来源于何处?这就是长期文化修养中带给我们的灵魂悟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宇宙万象与人类众生其实遵循着共同的运行规则即“道法自然”。天上人间熙熙攘攘,惟有智者拨云见日,点破重重玄机,让真谛之门洞开。古人云,内圣则外王。圣王乃万众之师,必先自达然后达人,必先自觉然后觉人,是故,内心修养至圣,外以王道处世。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而学!我们人生学什么?当是树立“道法自然”的正确价值观!我们的事业必先奔向光明大道,我们的一生才能奋斗不懈。试想一个人如果从精神上不认同自己的事业,那么其所从事的工作,也只能算做职业,而职业做得再好,也少有甚至没有成就感。譬如梁山多少好汉是被逼而上梁山,即使他们杀人越货再多,到最后也只是徒增罪恶感罢了。这就是《孟子》中的“独乐”还是“与众乐”的话题,所以学会与众人分享幸福、财富以及快乐的人,其生命才有更深层的价值和意义,因为“道法自然”的基础是“天人合一”,老子称之曰“大制不割”。
中华民族是世界唯一还传承着古老文明的民族,中华文明的核心就是“道”,一个依据自然及人文之“道”而行的民族,是永远不会被历史文明所抛弃的!所以“道义”而非“利益”永远是东方文化的基本精神!然而鸦片战争之后百年以来,中国的民族自信包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几近完全丧失,我们逐步放弃了传统道路之后,百年国民对未来道路又处于对外战争与对内斗争条件下的茫茫探索之中。从家族统治到政党领导,从旧民风主义到新民主主义,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在社会上的平均主义及在资本上的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侵蚀影响中华大地,人们的古典道德主义意识越来越淡!几十年来人们大多独自匆匆向前走路,拼命向外驰求,不知休息,不知止步,其物欲、身欲、名欲、情欲、食欲、睡欲等等,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孤伶生命的主流。而因为孤独前行,人们会感觉到劳累和无助。我们在累了的时候,不妨让心宁静下来,去回光返照一下自己的灵魂,让身与心来一次真情坦荡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除了形而之下众欲,我们的形上之灵也有需求,也像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有独立的运行体系和支配规律,我们此生苦苦寻觅的人间正“道”还能在“沧桑”中蕴藉多久?

生命的意义就是与“道”同行!在宇宙的世界里,人与自然本来浑然一体,平等无二!但人类社会总会为自己划出若干等级,这就是阶级或阶层。然而不管人伦地位的高贵与低贱,人皆有两种特性,一是物性,二是灵性。物性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动物性,觅食,繁殖,躲避危险,追求衣食住行等生存之需,如此是也。灵性又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性,高洁,纯真,自由奔放,无私无欲,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当我们挣扎于物性欲望的海洋时,是否想到给我们的灵性魂体也留下些生存空间呢?灵魂本无欲之归,它只想伴白云遨翔,伴清风过谷,伴阳光普照,伴溪流歌唱,拥有大海般不增不减的智慧宝藏。但外欲却象一片青叶,障住了我们高瞩远瞻的双眼,以致看不到我们无边无迹的灵魂世界。而灵魂世界所具有的能力和智慧,我们的身体之力千万倍也不及其一。我们一生所学到的这些可怜的知识、常识及认识,在智慧的海洋里皆不过沧海一粒,冰山一角。

几乎没有人相信,我们这具血肉之躯其实就是灵魂支配下的工具表现,灵魂的内在思想永远决定着身体的一切行动。生命如潮,起落有序,恒心远物,淡然处之。《中庸》有言:“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不卑不亢,是故我们把握人生的中庸之路,找准人生的中庸坐标,重中之重!男人有两样东西,不能轻易示下,一是眼泪之情,二是双膝之礼。试想在目光炯炯中,眼睛折射着一个人的意志和精神,在感天恸地中,在大慈大悲面前,真正男儿只有肩膀之受,没有泪水之泄!智慧男人膝下皆有黄金,双膝体现着尊严和气势,只跪祖宗,不跪财富。 古今婌贞女子,重德不重利,重贞不重饰,其华贵自内而生,其气质自内而发,其修养示于举止,其德风施于言行。千百年来的中国古典教育,是文化教育而非知识教育,是智慧教育而非技能教育,是机会教育而非投机教育。
生命就是一场缘起,真正让我们珍惜的缘分,其实就在身边,父母、妻儿、属亲、老师、乡邻。有人说,在人们离开这个世界时,那些埋葬我们的人,那些祭奠我们的人,那些去墓园清理坟头杂草的人,才是您真正的缘分。 但,你为这些缘份又奉献过什么,才值得后人贤辈如此尊重呢?唯有为后人树立一座正确的价值灯塔,去照亮子孙未来的灵魂之途,这就是家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交一智人,人生将有方向;交一愚人,人生有助无碍;交一名聪人,你将被他算计……人之智慧来自全局及长远,人之聪明来于自私与算计。过些平淡的生活,也许觉得孤独,有些高处不胜寒。但即使鸿鹄孤飞,也不会与麻雀同道。生命本来平淡自然,简约似水,大观英年早逝的人,他们的生命中背负的东西也许太多太多了,犹如小牛拉重车,累死于黄泉之路。“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生命的本质就是依“道”而行,生命的意义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生命的过程需要道法自然,而这一切必须在悟道明理后,方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否则便是虚度此生了。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