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长篇音频小说连播 《黄河岸边的孩子第十四章·水上长征·第一节·秘密筹备》安群诵读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 建华大师
盛夏,乌兰布和沙漠边上最好的运动,就是游泳了。 学校里喜欢玩水的人很多,不过大部分都是狗刨儿,他们一般不敢去黄河里比试,都在学校西边的乌审干渠里扑腾。这就把我们这些游泳技术好的人显露出来,全校一共有十多人,我们每天都要去黄河游个来回,从学校走的时候,大家只穿个小裤衩,光着膀子跑着向黄河边上的水利枢纽而去。要论什么自由泳、侧泳、蛙泳,应该说我游得不错但不是最好,最好的是我们的老师,一个生长在长江边上的人。不过能把同学们聚起来的原因,是任何大型的活动保证都有我在。这个游泳队里,我是一个不能没有的人物。
连续几次横渡黄河的比赛,也让大家露了脸,有一次装衣服的小船不知道怎么操纵的,在黄河的中间不小心翻了,弟兄们救起了船上的人,不过大家的衣服全都进贡给龙王爷了。黄河边的人特别喜欢游泳,那天河边的人很多,这样的壮举倒把我们抬高了,别看巴盟两派斗争很激烈,我们走在巴彦高勒街上,还有很多人能认出我们,指指点点地说:“看,农机校游泳队。”“人家横渡黄河比赛是第一,比快艇还先到呢。”你说,我们听了这些话能不高兴?
我们这些爱游泳的同学们,就想亮亮堂堂地干件大事,一件能震动全国的大事。“要不在黄河上来几个技巧?”“要不发出个邀请赛,华北地区游泳···。”这些都遭到大家的反对:“你能请谁来?人家武斗顾不上···。”有一个同学提出个最好的建议:“弟兄们,咱们来个水上长征行不行,从黄河游到北京,让他们眼红吧!”这个建议,一下把同学们给镇住了,大家相互地看着,接着就喊了起来:“好啊,就这样,大家全都去。”
1.秘密筹备
年轻人想事情想得简单,等我们看了地图,才知道那条黄河三千年前在北京附近呆过,现在已经不流过北京了。它弯弯曲曲地拐向了山西河南,又从山东流进大海。我们几个人研究了好几天,“最远能到达的地方,就是到包头,水路将近三百五十公里就是七百里。”“这么近,有什么意思?我不参加了。”有几个好高骛远地同学宣布退出去了,人们背后议论着:“什么远近,尽是些胆小鬼,我们保证去。”我数了数,一共十二人,大家宣誓:“向毛主席保证,我们生死与共,要开辟一条游泳的新路。”
在水上游泳漂流,对我们来说是个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什么都要考虑周到。再说十几个人出发,需要很多的物资,我和一个同学拉了一个单子:
一、拖拉机轮胎三条,(用来驮运衣服,在危险的时候救人。)
二、防水布六块、(为避免所带物资进水)
三、牵引绳三根、(到了黄河水流慢的时候人工牵)
四、粮食(应急生熟各二十斤)、
五、衣服、
六、钱和粮票(十天用)
同学们发愁地说:“呵,这么多的东西,到哪里去找啊。”人们一定不知道,现在这遍地成灾的塑料薄膜,那时根本见不到,在中国还没得到推广呢。那时候防雨的东西就是那个做乒乓球的原料——赛璐璐做的薄膜,是用棉花做的非常值钱,要不一个乒乓球能贵成那样? 我们一项一项的落实:
一、轮胎,就地取材,从学校的拖拉机上扒下来。
二、防雨布,在学校的实验室里,一台进口的油泵试验台上盖着一个很大的机器罩。
三、牵引绳,拿我们自己下乡实习用的带子就行。
四、粮食,大家建议带上一个盆,我们决定带二十斤小米。
五、六、是自己准备,一切商量妥当了。
可能是保密工作没做好,学校对我们的事情有所察觉,校方把所有的轮胎内胎都藏起来了,哪儿也找不到。“那我们就从行驶的拖拉机上来扒吧,明日动手。”学校有一台 捷克产RT—25型的轮式拖拉机,有个司机开着跑运输。正好他回来,把车放回了车库。我们就大模大样地把两个轮子的内胎都扒下来,具体他明天怎么办,我们就管不了了。没想到,这一下倒给那个司机办了好事,原来他那两条后轮的内胎,都破损的不行了,我们一直骂着学校管机务的老师,“真小气,可算抠出个摸样了。”咱就看那里胎吧,火补胶一块儿摞一块儿的,至少有二十个补丁,就像旧社会要饭穷人身上的衣服。那台轮式拖拉机,人家换上新的内胎,就再也不往学校的院子里停车了。我们一看就笑,只好是“再弄一条好的,实在不行就将就了。”
学校后院有一栋平房,是几个实验室,里面放置各种实验设备。我们夜里把那个高压油泵试验台的外罩偷了出来,裁成了几块,算是解决了防水问题。粮食吗,我和管理员老师商量了,他同意用一个月的餐证换二十斤小米和另外给我们烙二十个发面大饼。物资安排一切顺利,没想到人员却出了问题。
最早提议的那个同学,他一直想当这个游泳队的队长,总是提议要有个正式的队名和选个队长。可大部分人不同意他的建议,所以后期就不积极了,有两个和他关系不错的同学也跟着他,干什么都是腰来腿不来,“想当队长的人,那得做出来呀,光靠嘴皮子能行?”弟兄们连挖苦带损的,那几个第二天就不来了。 看来黄河在一些人的脑海里,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地方,听说要游到包头,那不是胡闹吗?我们的队伍还没有出发,三个队员的家长就找来了。听说那些朴实的父母哭着说:“危险啊,将来娶媳妇,孝敬父母,家庭的困难···,”说得孩子和大人一起流泪。为了避开这次冒险游泳,家长们很快地带着他们离开了学校,走时候也没好意思和大家打招呼,我们假装不知道就算了。
还剩下六个人了,这可是最铁硬的核心分子,是我们的精英了。大家议论着:“没出息,不就一个游泳吗,还要父母亲来领人?二十岁的大小伙子,决定不了自己的事,羞臊人哪。”“要是你媳妇来找,你咋办?”“我···咋办?···不见,咱下了水了。”我和哥几个声明:“这话可是说出去了,要是半途而废,要让巴彦高勒的人笑掉大牙。”大家都说:“没有退路,绝不能回头。”“哪怕游十公里就回来,也要下水。”“这叫什么话,十公里可不行,下去就不能上来,咋也得游到包头。”说实在的,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情况,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候队里先退出去的几个人来找我,“怎么样,咱们二合一?”原来他们还在准备,人家的想法更大,“和巴盟那个司令部联合起来,找十条快艇顺河而下,到呼市去声援另一个组织。”我当场就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一则我是个逍遥派,不想参与两派之间的争斗。第二我们采用的是游泳,不是坐船,这分明是两回事。后来他们也没弄成,当时我就想:“这就是个幻想而已,就你那两个人,保证干不成,做事哪有那么容易。”
十天过去了,大家不再犹豫不绝,我叫来弟兄们商量:“三天内出发,还有什么问题吗?”“需要一个队旗。”“那就在学校找一面红旗,印上水上长征队几个字。”
一切就绪,只欠出发了。
说年轻人勇气冲天不假,可就是问题想得不细致。就没想到打听一下天气,到了出发的那天,一下子刮起了八级大风。大家来问我:“走不走?”我还是坚持着:“走,一切不变。”
我们确定八点准时在三盛公水利枢纽碰头,八点半下水,没想到九点钟还有两个人没有到。“不等了,我们先做准备工作吧。”一个同学用从老师家门口偷来的气管子把轮胎打足,然后垫上了一块儿从大礼堂前面黑板上拆下来的三合板,用绳子捆了个结实。上面再铺上那块外国的“赛璐璐”,又用细绳子绑在轮胎上。我们的干粮,那袋小米和二十个干烙饼用小块的“赛璐璐”布,包裹的严严实实。就剩下大家的衣服了,我们一人穿着一条游泳裤衩,把其他的衣服全包了起来。还有一个轮胎也用不上了,原定就是由那两个同学拿到河边来。“怎么回事啊?”这可好,我们又等到十点,还不见人影。哥几个这才明白:“他俩不会来了···。”后来他俩给大家解释说:“真的,确实是睡过了头···。”另一个看着我:“你看···咱们定的是八点出发下水,你们是···啊,九点多下水。我们来到河边快十点了,就是紧追也追不上了呀,真的没错,我看表记得可清楚呢。”他俩可怜兮兮地说:“千万别生气···咱们啥关系,咱们是···铁哥们呀!”我明白,这两个小子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肯定是搞对象的女同学拉住后腿不让去了呗。
“你们怎么样?”我当时泪水就要下来了,咬着牙问他们,就是大家都不游了,自己抱着轮胎也要跳进黄河里。“一定要给他们看看···,”也不知道要给谁看,反正今天这黄河我是一定要游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