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蒙肉饼杯”美食中国散文诗歌大赛征文:
聊城的美食
徐明卉

中国大运河有2500多年历史,是全世界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运河。大运河造就了沿岸一个个繁荣的城镇,促进了经济发展。说起大运河,人们更多的是提起它对两岸经济起到的促进作用,对水上运输起到的作用,很少提到大运河对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在逝去的岁月中,大运河在为中华民族,为华夏大地做奉献的同时,也在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传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大运河文化是一串璀璨的明珠,那么,沿岸城市的饮食文化就是其中闪亮的一颗,至今还影响着沿岸许多地方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风俗,聊城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时,聊城沙镇郭耿村有户沙姓人家,儿子叫沙俊。十七八岁的时候跟着同乡到北京做小生意,以卖烧饼为生。有一年夏天,京城举行殿试,许多贡生赶考。因为沙俊的烧饼摊离贡生们住宿的客栈很近,许多贡生在客栈备考时,都会到他的烧饼摊买烧饼吃。贡生考完试,还要在京城等待揭榜。这期间,沙俊的烧饼生意特别红火。一来二去,他和一个姓冯的贡生成为了朋友。沙俊做的烧饼没有馅,有的贡生买了烧饼,还得去买些酱肉、咸菜之类的东西当菜。有一天,冯贡生来到沙俊的烧饼摊买烧饼,因为是朋友,沙俊说什么也不收他的钱。冯贡生拿起一个烧饼,咬了一口在嘴里嚼,一边嚼一边说:“你卖烧饼要是能再卖点小菜就更好了。省得买烧饼的人还要到别处去买菜吃。”沙俊说:“我就一个人,顾不过来。有你们这些贡生照顾我的生意,我能多卖点烧饼已经很满足了。”这时,正好有一个卖酱牛肉的从烧饼摊前走过,冯贡生叫住人家,买了半斤酱牛肉,把酱牛肉卷在烧饼里吃。沙俊看到烧饼卷牛肉,忽然灵机一动,说:“我把牛肉做成馅包在烧饼里,这样不就连饼带菜都有了吗?”冯贡生听了,忙说:“这个主意不错,我看行!”
第二天,沙俊开始做一种带馅的烧饼。开始做的不是很顺利,烧饼外皮比较厚,里面的肉馅不好烙熟。冯贡生和他一起研究改进,先将肉馅包于面皮之内,然后再用擀面杖擀成长约20厘米、宽约8厘米的矩形状,放到铁锅里煎烙。这种带馅的饼色泽金黄、食之香酥、肉馅可口,不但深受贡生们的欢迎,连附近的老百姓闻讯也纷纷赶来买沙俊的馅饼,生意越来越好。
贡生们考试最后揭榜,冯贡生金榜题名,一举考中状元。这下可了不得了,大家纷纷传说,冯贡生能够考上状元,全是因为吃了沙俊做的馅饼,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神奇,就把沙俊做的这种馅饼叫“状元饼”。

过了一年,沙俊的母亲患病,叫同乡给他捎信,让他回老家照顾老人。沙俊只好从北京回到沙镇郭耿村。为了照顾母亲,沙俊不能在回北京卖“状元饼”了,决定到聊城做生意。聊城因为大运河的边上,已经成为与扬州等都市齐名的水旱码头。沙俊卖的“状元饼”根据客人口味,不但有肉馅的,还有鸡蛋馅的,素菜馅的,蛋菜混馅的,肉菜混馅的……特别受到运河上来往船工的欢迎。这天傍晚,一队从江苏来的运粮船队到了聊城码头靠岸。领队的头船刚刚靠岸,几个船工就亟不可待地要上岸。带船的漕运官问他们:“你们这么着急上岸干什么啊?”一个船工回答:“我们去买‘状元饼’,晚了怕买不到!”漕运官很奇怪,聊城这地方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他不信,就和几个船工一起上岸来买“状元饼”。
到了沙俊的滩子前一看,乱哄哄地围着一圈船工,漕运官好不容易挤进去,看到装“状元饼”的箩筐里,已经剩下不多了,赶紧招呼船工:“快买,快买!”沙俊从箩筐里把最后几个“状元饼”拿出来,递给船工,一时没接好,“呱嗒”一声掉到地上。漕运官是进士出身,他父亲是个状元。看到掉在地上的“状元饼”脸色立刻不悦:“对‘状元’岂可这样随便摔打,天天吃着‘状元’对读书人太不当回事了,亵渎孔圣人啊!”他这么一说,大伙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叫“状元饼”有点不合适。沙俊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赶紧说:“那就请大人给重新起个名字吧。”听他这么说,旁边的船工都跟着附和,叫漕运官给起名。漕运官刚才就是顺嘴一说,现在请他给起名,一时也想不出来。起不出名来那多丢脸啊,你可是个进士啊!他忽然想起刚才“状元饼”掉地上的声音“呱嗒”, 灵机一动,说:“我看叫‘呱嗒’吧,又好记又好玩!”话音一落,四周的人都说这个名字好,以后就叫“呱嗒”了。
“呱嗒”本来是聊城本地的一种大众食品,因为大运河的关系,不胫而走,很快传播到大运河沿线都市。现在沿着大运河有不少地方的饭店都经营“呱嗒”。问其原由,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吃,也因为名字独特吸引了不少食客。

类似这样的饮食传说,在聊城有很多。如被老舍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它在全国都比较有名。不仅仅是因为被老舍写进了文章里,也是因为大运河使得这个在聊城家喻户晓的美食走进了外地的千家万户,成为最能代表聊城美食的一张名片。据相关史料记载,魏氏熏鸡是聊城北关的魏永泰于清嘉庆十五年创制的,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当时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舟船特别多。多数船只到达聊城后,都要进行一两天的整修,为最后进京做准备,主要是采购食品。船工生活在船上,采购的食品要便于保存,特别是在夏天,主要采购的都是腌制类的食品,不易腐败变质,这就为魏氏熏鸡打开了销路。魏氏熏鸡可以长时期保存不变质,味道独特。船工从江浙一带北上,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回家,总要给亲戚朋友带一点外地特产,魏氏熏鸡就成为最好的馈赠礼物。魏氏熏鸡选用外型饱满、肉多肥嫩、体重两斤左右的当年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物放正在锯末烟火上熏制而成。熏制后皮缩肉露,药香味浓,可存一年左右不变质。色泽特殊,味道奇美,久嚼口有余香,既可下酒,又可佐茶,还可下饭为菜,名副其实的美味佳肴。
类似的故事不是一例两例,在聊城还有许多,像老王寨驴肉、砍沿烧饼、老虎鸡子、五更炉熏鸡等,都是因为大运河而名声在外的。难怪有人说,聊城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功不可没,也因为聊城的地方名吃有一定的影响力。过去没有得到重视的聊城美食文化一定要深入发掘,这是聊城的传统文化财富,展现聊城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徐明卉,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在《啄木鸟》《时代文学》《微型小说月报》等发表文学作品多篇。《老壶》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微广播剧征文一等奖(录制播出),电影《养猪姑娘》《难逃惩罚》获浙江电影剧本“凤凰奖”二、三等奖(两届)、电影《青藤》获14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优秀电影剧本奖。《谜底》获梁斌小说奖,《真诚忏悔》获第六届台湾新月文奖。另有作品40多次获文学征文奖。


鲁蒙肉饼 回味无穷
大赛投稿:
13325115197(微信)
1025924131@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