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俗称“祭灶”,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从“祭灶”这一天开始,关中农村民间过新年的序幕才正式开始。俗语说的好,方圆十里风俗各有不同。

在关中西府虽说腊月二十三“祭灶”是主流,但还有“张王李赵、二十四祭灶”的(据说扶风上宋中坡村塬上有近10户人家就是二十四祭灶)传说。可能五十年代初的大多数人还能有点影响,各家因传承不同所供奉的灶王爷各(同一宗亲除外)不相同,因而过去民间“祭灶”是一件很庄重事情。

首先请灶王爷就很有讲究,小的时候听父辈们讲,灶爷是主司人头口粮,它能使来年风调雨顺,各家供俸的灶王爷都是祖宗传下来的,板印的灶王爷佛象按画面上佛的尊(个)数划分灶的类型,比如说连同灶爷、灶奶共有十三尊佛像的称做“莲花灶”…请灶爷一般由父母或父母指定的家庭成员,如果请错了哪可是犯大忌的,上百度查一下“倒灶”一词的解释就知道是什么后果了。

其次是制做“灶干粮”都很讲究,一般家庭都用啟(发)面形状为圆饼形,厚度一般为一指(手指骨节)不超过一指半,直径大约10厘米左右,并用洗净的木制梳子在饼两面按上点状棱形花纹,家径好的再给两面粘上芝麻粒,做出来灶干粮好吃又好看,正常年份做12个饼,来年(农历)有润月的做13个,这一天家庭成员无论大小晚上7至9点都应在家守着,等候灶王爷“数人头”,示意来年家庭成员月月有口粮;第三是农历二十三晚饭后,家里长辈把原来的灶王爷像取换下来再贴上新请的灶王爷,两边再贴上新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凡降吉祥,横批:神在。

尔后供奉灶干粮再点三柱高香跪拜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亊,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从整个“祭灶”的过程看,似乎是封建迷信,但既就是“左”倾思潮横行的年代,也没有怎么禁止民间“祭灶”,而是当做一种民俗的传承,这是因为“祭灶”这一传统民俗的寓意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小农经济模式,也顺印了民众盼望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期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广大民众的追求己远远超越了丰衣足食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祭灶”这一风俗节日几呼失去了它原有的光泽,大部分民众对自制灶干粮祭灶已不一为然,即就是有部分民众还在继续传承“祭灶”这一风俗,也是象征性的买6个饹饼一示纪念,至于供奉灶王爷像,上香、跪拜、送神(佛)的人就更少了。

经历四十余载改革开放的发展,广大民众终于明白追求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一靠科技进步、二靠国家经济发展后的普惠政策、三靠个人的不懈努力,所以说直到今天民间仍传承“祭灶”这一风俗,但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庄重和辉煌,重属象征意义了!

(来源 淡然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