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渴望》,忆当年。

妻子 (四)
作者:枫叶
那天是周末,我正在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看书。
由于我家在长寿县,那时没有高速公路,从重庆北碚西师回家要翻山越岭走近五小时的车程。为了节省车费和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所以我一般是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周末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里看书或体育场打乒乓球。

在我读书期间,由于母亲身体不好,经常生病,所以经人介绍家里请了一个小保姆带女儿
妻子在电话里告诉我的消息让我很吃惊,我责怪她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原来,在半月前因小保姆没照看,女儿不慎摔倒,从我家五楼的楼梯坎滚到四楼的过道上。
当时妻子在上班,她听到这一消息人都吓软了。女儿头和手被摔伤流着血,送到医院经医生处置,好在无大碍,留院观察两天就回家了。妻子怕影响我学习当时没告诉我。
女儿出事后,那个小保姆提出要回家,妻子挽留无果只好同意,临走时还多给了她50元路费。
“还给路费,没找她赔医药费就算对得起她了。”我对保姆的不负责感到很生气。
“算了吧,人家也不是有意的。别生气,都过去了。”妻子在电话里安慰我。妻子的善良让我无话可说。
都以为过去了,可偏偏过不去。没想到厄运已悄悄降临我家。
女儿自那次摔伤后,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她与其他同龄儿童有不一样的地方。两岁时还不会说话,三岁过了还跌跌撞撞的走不稳。女儿的这些情况让我们家人心急如焚。看到亲朋好友的孩子个个口齿伶俐、乖巧活泼,一贯乐观开朗的妻子私下多次悄悄流泪。
起先,我们都以为女儿是发育迟缓,所以常常买一些儿童健脑补钙营养品给她吃。这些补品价格不菲,我们想只要女儿能正常起来,花再多的钱也舍得。

后来发现吃补品无济于事,我和妻子就带女儿去做了一次检查,医生的结论如晴天霹雳把我们吓蒙了,女儿小脑受损,影响了运动机能与语言发育。
回到家里,我们彼此无语,心里却翻腾着波澜,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夜,妻子看着熟睡的女儿彻夜未眠。
第二天是周末。一大早,我和妻子就找到当时重庆比较早的一位专门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咨询。经他检查测试,女儿的智商相当低。据他分析判断,女儿长大后智商仅相当于几岁小孩,读书能学完小学六年级的课程就不错了。
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我和妻子实在难于接受。对此亲朋叹息,同事惋惜,更有人建议我们去找那个小保姆算账。可是妻子不同意,她说都过去这么久了,何况人家也不是故意的,再说她能赔得起吗?还有好心人说,把女儿带到乡下送人,免得添负担。我和妻子都给予否定,我们都觉得已经愧对、亏欠女儿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按医生的嘱咐每天对女儿进行运动肌能和语言训练。我和妻子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想通过训练能让奇迹出现。为此,除特殊情况外,每天清晨和晚饭后,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天,妻子都会带着走路跌跌撞撞的女儿在家里或小区进行走路训练,而我则侧重于语言训练……
这样的训练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是很简单的,可对于女儿来讲就难上加难。走路,从扶着她走到放手让她能够跌跌撞撞地自己走、自己上梯坎,可以说是历经了千辛万苦。说话,从一个一个单词教,到她能含混不清的说出一句话,可以说是历经成千上万。吃饭,从教她拿筷子、端碗,到自己夹菜、吃饭,我们不知费了多少口舌。
女儿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让我们喜上眉梢。可是毕竟她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管。要是我们老了怎么办?这一现实问题常常让我们忧心忡忡。
她的母亲多次提醒让我们再生一个,不然生病了连一个拿药的人都没有。我母亲也十分赞同,答应给我们带孩子。
当时我们都不同意,认为只要好好训练会有奇迹发生。可是女儿的变化事与愿违。后来妻子给我说,还是生一个吧,为了女儿的将来。(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况力,网名枫叶、笔名力学、力学丽仁、三峡枫叶,重庆人,西南大学毕业,高级政工师,曾参加过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培训,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职业教育培训。出版有诗集《枫叶》、小说散文集《铃儿响叮当》。曾在小说阅读网发表长篇小说《红叶星光》。爱好歌曲创作,有原创歌曲《春天的太阳》(词曲)、《我知道》(词曲)、《难忘的那个夜晚》(词曲)、《爱无垠》(词曲)、《相亲相爱一家人》(词曲)、《重庆市工业学校校歌》(词曲)等。系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