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 日(散文)
文/朱大志(曹植诗社)
今天一大早,收到手机短信,打开一看是移动发来的,便放下了;饭后又有信息进来,是联通公司发来生日祝福。哈哈,我笑了一下!您怎么知道我的生日快到了?
从县城回老家的公交车上,手机又进了一条信息,这回是建设银行95533发来的。好温馨啊:
优雅的年轮,编织成一册散发油墨清香的日历!年年我都谨记此日,尊敬的先生,生日快乐!
哦,难道今天?我迅速划了下手机:8月5日。自己的事到不如别人经心,谢谢你们!未曾谋面的朋友。我内心祷告,并掠过一丝欣喜!
五十三岁了,还从来没考虑给自己过生日呢!可以吗?

在山东,我们这地方是农村。乃孔孟之乡,按照传统习俗,一个家庭中只给年纪最大的尊长过生日!到那天出嫁的闺女、姑爷带着孩子,买了酒、肉、糕点等礼品!他们才是客人。于是,提前打招呼找一两个陪着的,第二天穿上干净体面的衣装在胡同口等着客人的到来。姑爷和岳父母大人拜寿在时间上是有讲究的,去的不能太早,太早了若姑爷年轻没大话拉光坐着喝茶别扭;去晚了也不好,买的肉、鱼之类还等着下锅呢。所以一般等到十点半后,十一点前最佳。到了胡同口,大舅哥或小舅弟便顺势接过自行车,姑爷便说不用换手了 ,寒暄着进了家门。菜板切菜声、问候声、妇女们逗孩子说笑声交织在一起 ……厨房里香味飘出多远,胡同里几家邻居都能闻的见。有时候街上会有的说,谁家来客了?气氛祥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孩子不到十四五岁,是不得上桌的,也不能在酒桌旁转来转去。大人说:去街上玩一会吧,吃饭喊你。也许抓几块亲戚买来的糖递到手里,打发出去玩了;到了这个年龄便可以在桌上学习倒酒。倒酒是很有道道,必须是双手捧壶从上面第一把椅子开始依次顺序 ,一个一个地,并且每倒上一个人的酒盅都要换一次手,那样才显尊重,是正确的方法。小酒杯也就跟大纽扣一般,既倒满还不能洒外面。那时候的菜虽然不多却显得异常隆重,时兴六盘肴或者八盘,陪客人招呼着端、端、端,饮到嘴里带出声响,很香、很美……很是盛情亲热!
小酒"闺"里蓝红火苗把酒烧得很热。男人们忙喝酒,女人们在另一个房间里包饺子。饺子馅一般是胡萝卜加点肉或者白菜掺点豆腐便是很有档次。桌子端菜之前陪客人便说要不要到外面闪闪?意思是否出去方便一下。于是,满桌人跟陪着走一趟。

酒过三巡,便把略大一点子孙们喊来敬酒。有个很好的理由,那就是说让晚辈上上桌,长点见识!客人也肯定给足孩子们面子,把酒喝了。姑爷们一般都这样说:先敬岳父母大人!欲取酒壶行祝寿礼。陪客便接过话茬:您发话,让孩子们倒!老人根据酒量端上几盅。或者象征性的沾沾,说酒量不行,其实有的是把酒省下留给客人。每个客人再倒"四季发财"或"六六大顺"。
礼毕。姑爷便说,喝好啦!该吃饭下饺子了。
这样,就算合乎礼节。
记事起,逢爷爷奶奶生日我们盼得是姑父姑姑带来那很好吃的橡皮糖。嚼起来不硌牙,软软的甜甜的!
一次,送走了客人。我问母亲哪天再给过你生日?
母亲笑了:傻孩子,你还不懂得。只要上面有老人,年龄再大也不能过生日!会让人笑话!这是规矩。爷爷在世时父母从不让我们兄妹为她过生日。

如今,母亲七十四;奶奶已百岁老人了。生日那天天公作美,给了个晴朗温暖的好天气。寿宴设在鱼山生态园,并让老人游览曹植景区和黄河浮桥,着实风光了一回。母亲生日的时候到显得比较简单,原因是妹妹和兄弟在佳木斯,虽然打了钱过来,没有了亲戚那也就等于一家人吃了顿便饭而已!
妻子长期住在县城照看孙子,儿子、媳妇忙于工作。这几年,经济条件都好了社会上兴起同学、战友、孩子过 生日,有的比老人生日还隆重,确实有点模糊了传统的记忆!
中午饭的时候,恰巧母亲做了两道菜。看着二老身体依然那么硬朗,再想想孩子们,心里特别高兴!拿出手机看看一条一条的祝福信息,感到家庭、社会无比的温馨!
于是,斟上一杯酒,幸福的一饮而尽!
2020、01、14日修改
作者简介:朱大志男,籍贯山东聊城。1966年生人 ;现任东阿县鱼山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中共党员,东阿县曹植诗社会员、聊城诗人协会会员;喜欢文字,近年来尝试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曲艺作品在纸媒体和各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