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四十年春运回家路(作者:三阳)
四十年春运回家路(作者:三阳)
精华热点
国人也许不会忘记
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
神州大地一片欢腾
北上的,南下的
大批的外来工涌入了车站
如蚁巢出动般的拥挤在车厢里
铁路成本低的"热效应"凸显
引发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人潮
深圳、广州成为发源地
每到春运时,返乡潮
挡不住的回家路
有多少人坐不上火车
留下深深浅浅的的遗憾

忆当年,清楚地记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春运"这个字眼
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此后就成了春节绕不开的关键词
在路网尚不完善的情况下
"棚代客"应运而生
一节节大棚车调入火车站
消消毒,贴上标签
当作春运车厢载客
低票价受到农民工的欢迎
成了当时春运的"骨干力量"
这一幕幕,看在眼里
延续了整整十个年头
直到九十年代初
伴随铁路的壮大而宣告结束
永久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同时记录这样的画面
每年的春运一打响
学生流、返乡潮、叠加在一起
承担主要长途运输的"铁老大"
被推到风口浪尖
运力有限,负重爬坡
汽笛声声,声振悦耳
一趟趟列车爆满、晚点
车轮弹簧压偏了
站台上的旅客奋不顾身
一个个攀爬,鱼贯般挤进车厢
无形中给铁路造成了混乱
站外的旅客仍在忍受饥饿
在寒冷广场上,进不了站
上不了车,回不了家
现实竟然有如此的残酷

一张小小的火车票
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乡愁
每当春运来临之际
思乡之情,归心似箭
站内站外,广场上
人山人海,黑压压的
为购买一张火车票
排着长长的队伍,通宵达旦
好不容易轮到自己
却又宣告:票已售完
那情、那景,满头的沮丧
回想起来,让人啼笑皆非

历史也勾勒出另一面
铁路千方百计增加运力
全面疏导旅客上车
铁路职工凡是能上岗位的
都调入到春运一线
机关干部当了临时乘务员
出乘一个来回好几天
春运年年如此
几乎无法与家人团聚
这样的事情还在延续
至今始终无法改变
牺牲自己,希望大家能理解
把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这就是铁路人的工作生命线

历史也曾留下这样的故事
2008年春运的关键时刻
一场雪灾袭击整个华南
冰冻天气整整一个月
高速公路结冰、关闭
阻挡了外来工返乡的路线
上马不久的铁路电气化
遇上头一遭,被冰雪覆盖
拉上去的电压一下又跳闸
没有了信号灯
仅仅依靠人工指引
列车动不了,一时间
几百万乘客滞留在广州
呼声,惊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当时的温总理亲临广州
到车站指挥、喊话
一句句温暖的话语
缓解了旅客的情绪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帮助下
最终乘客返回了

历史不会忘记那一幕
2008年春运的一天
湖南的一位姓刘的外来工
家有八十岁的老母亲
他在家是个独生子
突然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好不容易买上了火车票
一到车站,火车因雪灾停运
滞留在车站,哭了两天二夜
当他回到老家时
母亲已离开了人世
留下抹不去的内疚和遗憾
因赶不上火车,耽误时间的
应该有很多,很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就是春运返乡潮的不变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铁路人继往开来,牢记使命
2011年春运开始
首批实名制火车票诞生
一张身份证一张票,对号入座
旅客有序进站候车、进站
2012年春运时
新一代农民工返乡专列开行
此后毎年不断扩大、加开
春运直通车将及时、准确
快捷地把乘客送回家乡
从此以后,春运更加便利
网上订票、网上取票、自助取票
迎来了铁路一场革命性的大变化

铁路在不断地提升、完善
过去的终将成为回忆
铁路人经过不懈的努力
以崭新的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1997–2007年
十年间,先后经历过六次提速
年年都在增加运力
2007年和谐号诞生
2009年武广高铁运营
2017年复兴号开通
"子弹头"高铁加速了
覆盖3.5万公里
时速达到350公里
全国铁路营运里程达13.9万公里以上
铁路的华丽蝶变
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目睹四十年的铁路春运
从"棚代客"到新型空调车
从普通列车到快速列车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
见证了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也见证了四十年春运的坎坷之路
展现了一代铁路人的辛勤汗水
过去的春运日子
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让我们重温这段的历史
憧憬美好的未来
年年春运还将继续
前途任重而道远
返乡回家在路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