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的乐趣
文/寒 冰
很久以来,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写一篇关于吃的文章,表达我对吃的喜爱,抒发我关于吃的人生感悟。但苦于只会吃不会做,怕别人笑话我是纸上谈兵,只好作罢。冬至日那天,单位食堂按照民俗包了水饺,不受限制的让大家美美地吃了一顿,大快朵颐!我吃的满嘴流油,笑逐颜开,觉得再不写这篇文章,就对不起辛勤劳作的食堂师傅们……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在采购年货,其中与吃相关的开支将占去每个家庭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在国人的心目中,吃喝就是逢年过节的主题内容。通过吃喝交流思想、强化亲情、增进友谊、获取信息,通过吃喝谈生意、谈工作、拉关系、套近乎等等。有朋友曾问我“什么是人生三大美事?”我有点愕然,他做了个鬼脸,卖弄道“那就是吃中国饭、住西洋房子,娶日本老婆!”我一听总结的确实到位,就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西洋古建筑,材料多采用汉白玉,造型独特,气势宏大,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设计独具匠心,给人以庄严肃穆、瑰丽堂皇的美感,且有冬暖夏凉、防火防潮、抗震隔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更有甚者还在建筑周边配以花园、草坪、喷泉,的确既怡情又悦性,是建筑大家族中的奇葩!至于说日本女人不仅普遍的性情温和,柔媚娴雅,尤其是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牺牲精神,相夫教子中的细致耐心,的确倾倒了无数的男子,尤其是在深受儒家文化濡染,男权主导社会生活的东亚、南亚地区,日本女人的优质服务,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男士们的虚荣心、王者感,所以将娶日本老婆视为人生美事不足为奇。至于说“吃在中国”,大抵是没有异议的,尽管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和独特的饮食文化,但就饮食选材的广泛性、制作工艺的复杂性、辅料配料的多样性、各地风味的差异性来讲,无人能与之匹敌。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三大美食王国—中国、法国、土耳其,中国能成为烹饪王国之首的主要原因是一个“味”字,“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法国菜的特点是对复合味调料的制作极其考究,选料十分新鲜,菜肴偏重肥 、浓、酥、烂,口味以咸、甜、酒香为主,调味上酒的使用严守陈规。土耳其菜肴的料理种类繁多,有各种汤菜、凉菜以及肉料理和鱼料理,饭后有点心和糕点等,最后是咖啡。而中国美食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传统,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许多独到之处。美食家总结出了中国美食的六大特色:一是风味多样。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菜系,著名的就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烹调技艺各具风韵,菜肴特色各有千秋。二是四季有别。按季节调配饮食,是中国烹饪的又一大特色。如冬季的菜肴味醇浓厚,夏季则清淡凉爽,各种蔬菜更是四时更替,适时而食。三是重视美感。注意食物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四是注重情趣。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时间的选择、进餐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方面都有雅致的要求。五是食医结合。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六是喜用汤补。汤是中医学最常用的剂型,民间叫作汤药。汤在南方地区的餐桌上非常普遍,做法也各异,其养生效果比较好。我是个“好吃懒做”之人,这是妻子的评价。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我生性懒惰,什么事都不做。而是因为我要做的事太多,忙不过来,只好弃轻就重,将做饭的事让妻子承担了起来。说来我也算得上一个有口福的人,青少年时代吃奶奶、妈妈做的可口面食,结婚后吃妻子做的美味佳肴(她们都是厨房高手)!还时不时的品尝公务接待大餐、朋友聚会温馨酒宴、民间婚丧嫁娶特色美食。要是出差在外,办完正事后如果时间允许,就一定会去参观当地的旅游景点、博物馆,然后品尝地方风味小吃,譬如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大麻花、上海的排骨年糕、杭州的叫花童子鸡和西湖醋鱼、重庆的毛血旺和酸辣粉、成都的夫妻肺片、武汉的豆皮和汤包、西安的羊肉泡馍和臊子面、兰州的牛肉面和黄焖羊肉等等。要是回会宁老家探亲,就一定要吃奶奶或者妈妈做的独居特色的两种家乡美食——血馍馍、鸡蛋臊子面。“血馍馍”的做法、吃法十分考究:在杀猪或者宰羊、宰鸡时,将牲畜的鲜血与新鲜的荞面拌合均匀,之后放在太阳下面晒干储存一段时间,制作时用温开水将其化开糊状,搅拌均匀之后摊成薄薄的、均匀的煎饼,出锅降温后切成一公分宽的长条,之后回锅煎炒,煎炒时必须用大油(清油炒的不香),并且油温必须达到冒烟的程度才能倒入切好的煎饼条,剧烈的翻炒五分钟左右,加入花椒、大香、食盐等调味品出锅,端上饭桌吃之前,必须用生的蒜泥拌合(不能用烫熟的蒜泥,否则香味大减),之后便可狼吞虎咽了!记住,吃的时候,一定要少量入口,否则一定会噎住你,因为这东西太香了,你根本顾不上咀嚼,就已经入胃了。我对付噎住的办法是吃一口“血馍馍”、喝一口温开水。
鸡蛋臊子面的做法也相当讲究:首先,要用长短不一的擀面杖,将揉出筋道的面团擀成薄厚均匀的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圆片状,之后用擀面杖前后摆动将片状面折叠起来,再用“走马刀”切成宽约两毫米的长寿面,在边缘一抓,将其捋成一把把的面条,撒上少许防粘连的面粉等待下锅。接下来,便制作鸡蛋臊子——将鸡蛋摊成鲜嫩的博饼,切成条状;将大肉切成一公分左右的小方块,并用清油炒熟,之后倒入切好的鸡蛋条,加入韭菜(花)、葱丝、切短的熟粉条等一起再炒几分钟,加入花椒、食盐等调味品出锅。接着便用“牡丹水”煮面,用冷水点锅,开过三次后,便可捞面。要求出锅的面条用筷子摆动折叠放入碗中,看起来井然有序,之后浇上做成的鸡蛋臊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面食便摆在了你的面前。离家已经三十多年了,每当我品尝各地的风味小吃时,就会想起家乡的特色小吃,尤其是奶奶、妈妈做的血馍馍、鸡蛋臊子面。它不仅包含着家乡的传统文化,更蕴藏着亲人们的温馨,还寄托着常年在外打拼的我浓浓的乡愁……美食带给你的是视觉、味觉、嗅觉的综合享受,口舌之福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愿生活在世间的人们,在百忙之余,抓住机遇享受一下各地的美味佳肴吧!吃喝住穿这些生活必需品,吃被排在了第一的位置,足见“民以食为天”的古训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本版责任编辑:彭永征
作者简介:
寒冰,原名仲金瑚,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地质工程师,从小爱好古体诗词,曾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散文、杂文、科技论文、集邮文章二百多篇。现为《当代先锋文学》驻站作家。中国当代最杰出作家(诗人)排行榜第六名获奖者。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罗晖(年度中国诗歌选主编,著名诗人)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晓渡(安徽诗歌主编)
马俊华
总策划:彭永征
总编:彭永征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散文主编:吴北平
散文编辑:郭凤祥
现代诗歌主编:期待您的加盟
诗歌编辑:刘昌斌
古诗词主编:刘昌斌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