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作荐赏]
故乡的年
文/张青
离开故乡已三十多年了,每当想起在故乡度过的二十三个难忘的年,心情无比快乐。故乡的年隆重,热闹,充满节日的喜庆。漫步大街小巷,城市乡村,每个角落,每户家庭,都充满耀眼的喜庆,那彰显生命的红色,一时间弥漫了大江南北,城市乡村浸润了故乡儿女的心。大红的灯笼一串串,形态各异,造型奇持,喜庆的暖色调映红了塞北的山乡,映照着不约而同的欢脸庞,鲜红的对联,一条条,一幅幅,写出了美好新春的祝愿,彰显着恒远的华夏文化。贴在门框,顶天立地,暖人。最有地方特色的是绕九曲,踩高桥,扭秧歌,这些独特的文化开启了一年的新运程,也开启了家乡IL女的希望之门。
最难忘的是年三十的旺火了,在子夜时分,每家每户点燃旺火,鞭炮声声,火光冲天,象征着和谐,幸福,蓬勃旺盛的旺火映红了家乡IL女的脸庞,把喜庆,美好,吉祥的春天传到四面八方。
每逢过年,每家每户挂红灯笼,贴窗花已成为一种年俗,朱红的窗花在那淳朴的炕头上诞生,从那灵巧的妇女们的手中剪出。孟虎肃山,牧丹吐艳,喜鹊登梅,剪出个丰收喜悦。灿烂的心花随着那纸屑纷飞,绽放。一时间扮美了家家户户,倍感温馨敞亮。
故乡的年,你是我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缘,你甜醉了故乡儿女的心,你把每个人的美好心愿红火点亮!
春节最难忘的是母亲剪的窗花,每看到玲珑剔透,美妙传神的窗花,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一张张窗花似精湛的艺术品,令人心怡,爱不释手。一张张窗花又像寒冬腊月温暖的记忆,是守望,是温暖,是浓浓的挥之不去的味道。母亲剪窗花的手艺精湛,她灵巧的手握着剪刀忽上忽下,如行云流水般的样子,看着她那被窗花,灯光映红的笑脸,仿佛再艰难的岁月也挡不住她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时隔多年,我常想起如豆的灯光下,母亲剪窗花的情景,躺在母亲温馨的大炕上,看着团花锦簇,耀眼夺目的窗花,好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色,我的脸上荡漾出幸福甜蜜的微笑。长大后我常怀念故乡的,窗花,是她奠定了我朴素的审美格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上苍的眷顾,还是自然的钟灵毓秀,让这样一种开在寒冬腊月的花绽放的如此娇艳,动人。它没生命却开得如此生机勃勃,它没脉博,却给人心潮澎湃。只要一贴上它,蓬荜生辉,满园春色。这是怎样一种花啊,植根于乡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带着喜庆的色彩走进千家万户,把故乡的年装扮的喜气洋洋。
每年春节都要禁不住怀念故乡,怀念那浓郁的年的味道。
在寒冷的故乡,红色调倍受人们亲睐,红色的插花,红色的福字,红色的床铺,暖心,深情。红色的着装更是故乡人的最爱,男女老少着红衣,洋溢着喜庆。女人们穿着娇艳的红色衣裙,或`绰约,或灵动,或青春皆透露着新年的欢乐祥和。
过年最忙禄的还是母亲,她不仅为我们全家七口人缝制衣服,还帮街坊邻居们做过年的新衣,她总是无怨无悔,欢欢喜喜地帮着别人,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蒸馒头,压粉条,炸麻花,最爱吃母亲蒸的馒头,馒头出锅,散发出浓浓的清香,母亲找来红纸用酒盎浸好,用筷子挨个点在馒头上,雪白的馒头顶着红红的圆点,挨挨挤挤地排在那,寓义鸿运当头,煞是可爱。粘糕端上桌,厚实粘软,愤香诱人。
腊月二十三,民间小年,家家户户祭灶,扫尘,贴窗花。午后的阳光照在老屋,照在红木柜上,父亲坐在炕上专心地读书,小猫饶膝,母亲忙绿着。我买来年画,有四季平安,三羊开泰,五子拜寿,花开富贵,贴在墙上。回首故乡,灯火通明,长安静好。
故乡的年,灯笼摇曳,喜庆悠悠,一幅幅新鲜画面不时映入眼帘,马跟宽阔,楼房林立,广阔的田野上,大雁飞翔,蓬勃爽朗,一派兴旺景象,瑞雪飘飘,山河秀美,我又看到故乡的五谷丰登了。午夜新年的钟声伴着故乡的富康,人们的喜庆敲响,礼华炸响在如墨的夜空,顿时色彩缤纷,华美绽放,欢快的心情也随着那点燃的礼花升腾到高空,欢庆着难忘的红火的中国年。我沉浸在无比温馨甜蜜中……
故乡的年是记忆,是温暖,是守望,在喜庆和欢腾中变得更加丰饶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