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音频小说连播《黄河岸边的孩子~第十三章校园轶事·第二节两只病鸡》安群诵读2 两只病鸡
听说盟委院里大字报多了,同学们相约一块儿去看看。我不太感兴趣,后山同学拉着我:“走哇,在家里呆着干甚呢。”从学校到新区有一条小路,要从不远的巴盟师范学校旁边过去,再穿过一个纪念建设黄河水利工程的烈士陵园,就剩下三分之一的路程了。我们搭伴七八个人,磨磨蹭蹭地算是出发了。 走在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羊肠小路上,同宿舍有个年龄大的同学,就爱给别人分析属相,今天路上没事就讲起属鸡的一些故事。“这鸡可没什么好的,吃一口刨一爪子,太辛苦。”“谁说的,雄鸡一唱天下白。”“嗨,能把天下都唱白了,咋不吼红了?你说它有甚用!”“天上的龙肉地上的凤肉···还属鸡肉香哪。”大家七嘴八舌地争论着,正好走到了师范学校的家属院,贴着人家平房的院墙向北走。“噗噜噜”,从墙那边倒出一些东西,我们一边骂着,一边庆幸早走了几分钟,“要不那堆垃圾就倒在我们头上了。”一股小风吹来了几根鸡毛,我们回头去看,原来人家扔出来的是两只病死的小鸡。我说:“那是鸡···!”“是···是鸡···。”大家同声附和着,一边继续向前走,可是那脚步却越来越慢了。“我说···鸡···。”我是真馋这个鸡肉,再回头看,一只猫已经爬上了土墙。“鸡···冲啊···。”所有的人都回过身来向那两只死鸡跑去,我捡起石头照着那只花猫打去,“你这个怂猫,还敢叼我们的鸡!”
现在的人不了解那个年代,人们的食欲是多么的旺盛!你想想,一个月三两肉,连做菜炼油都不够,哪里来的肉吃?不像现在的巴彦淖尔,遍地的“猪肉勾鸡”。我们这些学生,说混球也是他,做好事还是这些人。现在对我们来说,解饿和解馋是头等大事。我拎着两只死鸡,劝着其他的人:“要不你们先去看大字报,等你们回来我和后山同学把鸡也做熟了。”那几个小子用狐疑的眼光互相看了一下,我们那个大个同学说:“还看什么大字报?你不知道河套四大香?那叫黎明的觉,半道的妻,羊肉饺子清炖鸡。咱们啊,打道回府,炖小鸡去。”
给鸡退毛,开肠破肚,洗内脏刮冠子,这些我都没做过,只好看着人家在那里摆弄。这死鸡还没长成,一只也就一斤来的,除了皮就是骨头,就这样六七个人围着,谁也不愿意离开。“还缺盐和大料···。”我扭身就走,“我去食堂要吧。”食堂里今天又是窝头烩菜,吹风机的嗡嗡声和蒸窝头的雾气笼罩着大伙房。这里说话根本听不清。我把一个大师傅拽出来,原来是那个姓张的炊事员:“你说什么?要盐,有···大块的粒盐你去抓一把吧。”我又说要大料,那个大老张诡秘地一笑:“哈哈,小个泡们,又干甚坏事情了?偷鸡还是摸狗?”我很严肃地告诉他:“张师傅,我们真的是捡了两只鸡。”“什么?两只···鸡?”大老张也不问来路了,眼睛露出垂涎的光芒:“我去看看,顺便帮你们弄弄。”宿舍里乱哄哄的,我们那些弟兄们,也不知从哪儿借来两个《红灯记》里李玉和的饭盒,放在炉子上炖鸡。亏得大老张来帮着操作,他放了几粒大料和花椒,还拿了一些猪油和葱花,这些东西一放进去,满屋子都是香气。人们越聚越多,撵都撵不走。偏偏这个时候大喇叭里呼喊我,要我去广播室,说是有急事。“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叫我去···妈的,真倒霉。”我嘴里骂着,回头看着两个饭盒,它们已经咕嘟了一会儿了,大老张挥着手:“去吧去吧,鸡熟还早呢。”到了播音室,原来电唱机的针头坏了,放不出“俺是个公社的饲养员”那首吃饭歌。“好办,要换一下针头就行。”我手忙脚乱地换完了唱针,几乎是百米速度跑回宿舍,只见满地的鸡骨头,两个半圆形饭盒连点汤都没剩,我跺着脚:“哥们,这也太不够意思了吧。”还是我那后山同学好,他递过了一个碗,那里放着两只细细的鸡爪子,这是他和大家几乎翻了脸,才抢过来的。“吃的人实在太多,都上手来抢,我也是···,”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咯哧咯哧就把那两个小鸡爪子咬碎吃了,全宿舍的人都在瞪我,那嘴也和着我的咀嚼同步在动。当他们看着我把鸡爪子上的几个小指甲,都咽进肚里的时候,一起大呼:“你···你小子,一定是狐狸转生的,怎么···能吃鸡不吐骨头?”(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