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生活网(徐克林 张书栋)
一、相关背景
大数据产业,是指以数据生产、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安全保障、产业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无论是“互联网+”、“智慧城市”,还是“智能制造2025”,其核心都在于数据利用,大数据产业已逐步成为区域发展、竞争中“弯道超车”的新经济增长极。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达到4800亿元;2018年,突破6000亿元;2019年,达到8080亿元。
2021-2025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科学编制好大数据产业“十四五”规划,全面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以信息化促转型发展,谋求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进而实现河南高质量发展、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夙愿,尤为重要。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主要位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是发展的核心地区,大数据产业上市企业:北京37家、广东21家、上海10家,其余省份的大数据上市企业均在10家以下。与其相比,我省在知名互联网及技术企业、科技人才、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完整的产业业态、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国家强有力政策支撑、等良好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
二是与经济落后的西南地区相比,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意识有待提升。贵州、重庆虽然地处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南地区,但贵州、重庆等地凭借其自然资源禀赋、廉价水电、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等优势,依托政府对其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的政策引导,积极引进大数据相关企业及核心人才,先行一步抢占大数据产业制高点,并逐步形成了以贵州、重庆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圈,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与应用示范地区等相比,大数据应用领域有待拓宽。与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合肥)、四川(成都)、陕西(咸阳)等大数据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地区相比,我省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的大数据应用领域还不够宽、范围还不够广、层次还不够高、能力(大数据撷取、管理、处理能力)还不够强。
四是与改革开放地区等相比,大数据“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建设闲置”等发展瓶颈亟待破解。虽然我省是重要的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人口大省、交通大省,物质流、货币流、人员流、事务流、信息流等社会信息流和经济信息流“流量充足”,在诸多领域、行业积累了海量数据,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数据资源集中度不够、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区域协同发展能力较弱等短板,使得大数据“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建设闲置”等发展瓶颈依然存在,亟待破解。
三、相关建议
当前,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建议:科学编制好大数据产业“十四五”规划,全面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以信息化促转型发展,谋求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进而实现河南高质量发展、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夙愿。
一是底层视角、科学编制大数据产业“十四五”规划。站在研究者的视角推销新技术、站在企业的视角推销新产品、站在人民群众视角把握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个性特点和脉搏节奏,从顶层设计、需求导向、定向把控、粗框设计、迭代更新等维度科学编制大数据产业“十四五”规划;尽快制定《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提升行动、工业大数据深化创新应用行动、行业大数据深化创新应用行动、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行动、大数据安全保障提升行动、大数据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二是加快人才等高端要素(人才、专利、标准)“引、育、用”集聚。河南省是八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之一,充分发挥18个大数据产业园区、60个大数据领域创新平台(包括15个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15个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和30个大数据工程实验室)的平台优势,加快引进涉及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产业转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领域的高端要素(人才、专利、标准等),打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全力支持我省57所本科院校、84所专科院校开设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我国重要的大数据教育、科研、人才、技术、产业集聚区。
三是不断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政府示范应用营商环境。智慧社会是不同部分、不同模块、不同应用、不同技术、相互支撑、相互协作、数据共享、网络互联的有机生命体,有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个性特点和独特风貌;数字政府是智慧社会的核心,因此说,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必须要坚持“一龙牵头、抓总统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原则,不断优化大数据产业发展、政府示范应用营商环境,建立“统”的保障体制、理顺“融”的支撑机制、改良“数”的发展土壤、不断播种“用”的种子、强化“人”的不懈耕耘;尤其是要加大在“数字河南”、“智慧城市”、“智慧社会”中的政府示范应用,逐步探索出一条机制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河南模式”,进而实现跨层级、地域、系统、部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
四是全面加快支撑产业、计算能力、安全保障等基础性建设。智能传感器及移动终端产业,是大数据产业中涉及数据生产、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通过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组建“世界智能传感器及终端”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世界传感谷”(位于郑州高新区,3—5平方公里)等核心抓手,重点支持、激发我省智能传感器及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活力、动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加快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计算能力尤其是超算能力是数据加工、数据分析的“科技生产力”,要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位于郑州大学),全面提升我省在大数据加工、分析、挖掘等方面的计算能力(主要包括云计算、海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进而助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郑州市区块链技术与网络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位于郑州师范学院)、信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位于郑州高新区),在多个领域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数据信息和隐私保障体系,构建从大数据技术研发到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信息与隐私安全环境,为我省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九三学社界别 河南省政协常委 、九三学社郑州市委主委 郑高飞
[责任编辑:齐鑫 审核:陈亚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