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笛声鸣乡村
王成志
公交出县城了,经过徐楼,经过百善,开往临涣,开往南坪,开往双堆,无论多远,只要在县城范围内不开空调时一元坐,开空调时两元坐。电动公交行驶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沥青路、出县城、入乡镇农村,笛声清脆响亮。民生工程在全县铺就公路交通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充当一把开启城乡密闭大门的钥匙。
习惯了县城柏油马路的公交车,跨过横亘城乡的围栏,酣畅的行驶在出县城的道路上,用它稔熟了县城平和的姿态,试探性地靠近乡村,开进大地的胸膛,驰骋出一篇划时代的大美的华章!
种了一辈子地的长辈说:“城市是城市人的城市,不是乡下人的城市;乡村是乡村人的乡村,却也是城里人的乡村。”可自从出县城的公交开到家门口,乡民们可以自如的进城返村,长辈便有意无意间开始淡忘他的那句至理名言。
长辈怀揣超市促销而赠的环保袋,越过门槛,一只脚跨上县城的公交,另一只脚却跨进了县城,长辈和他的祖辈们做梦也无法想到的事,因为有了出县城的公交车而梦想成真。

在70年代,8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长辈们和他的祖辈,进一趟县城,是多么奢望的事情,县城盘踞在县城,乡村蜗居在乡村。各自孤单,沉默不语!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县城和乡村,原本是一奶同胞的兄弟,乡村种植庄稼,仰望县城种植高楼和优越。原本一奶同胞的两个孩子,只因听了娘的话,走了不同的路,过了不同的生活而性格迥异,命运截然。

出县城的公交,是从娘体里分蘖出的一根温暖的脐带,连接起县城和乡村的血脉,县城和乡村张开拥抱的翅膀,彼此靠近相互温暖。长辈和乡亲们搭上进县城的公交,进城卖地里长出的新鲜瓜果蔬菜,回家时再去超市商场买些时新的物什,出县城的公交除了载上返回乡村的村民,还载着蜗居在城里的渴望蓝天碧水的城里人,去乡下呼吸新鲜空气,呼吸原野,呼吸河流,呼吸野花,呼吸泥土的清香。把钢筋混凝土禁锢的心放牧到无拘的乡野。
城市和乡村在公交车的奔驰中奏响凯歌,乡村和城市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返城时,拥趸的公交车冲破庄稼混合着泥土浓稠气味的帷幔,带着温暖的疼痛进入喧嚣不止的县城的内里。大地沉默不语,内心却异常欣喜,那是来自宇宙的一道闪电,带着大地的母爱,温暖着一个时代的情怀!
无论是种植庄稼还是高楼,城市和乡村都是大地的孩子。
原本属于城市坦荡道路和城里人专有的公交,带着城市优雅的气息和体温,迈着城市化的脚步,温柔的靠近乡村,拉近城市和乡村的物理距离,让高楼的心和庄稼的心慢慢靠近,这条路充满坎坷,布满荆棘,一走就是70年,道路虽然漫长,未来更值
个人简介:王成志,濉溪县沈圩学校语文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红杏诗社理事,中华福苑诗词学会常务理事,2018年十大年度优秀诗人。曾获得第六届“中利杯”微文学大赛三等奖,“美丽烈山.南湖之声”杯征文大赛三等奖,西散原创“我爱祖国.人间至情”大型征文提名奖。热爱生活,热爱教育,教学闲暇之余,勤于笔耕,我手写我文,我手抒我心,不求轰轰烈烈,只求默默无闻。在《安徽青年报》《淮北日报》《淮北晨刊》《红杏报》及网络自媒体等发表教育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近30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