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中医(散文)
文/孙兴
“老”字实在是个好东西,名词面前加“老”字,词义立马变了味儿。如老爸、老妈叫出了亲切时尚;老教授、老师傅叫出了学富五车桃李芬芳;老革命、老领导叫出了荣耀与尊贵;老邻居、老朋友、老同事、老前辈叫出了亲情与温馨;至于老配方、老字号、老陈醋、老汤、老窖则展示的是珍贵、秘籍、绝技与文化。
中医是国粹,几千年了,尤其需要加“老”字,越老越值钱。还要加“祖传”,以显得神秘与源远流长。西医如加“老”字就显别扭,好像西装革履戴了顶瓜皮帽儿。中医好学,识字与否不影响你成为一名中医。世上三教九流,走投无路;沉疴多年,一身褥疮;双目失明,两耳失聪都有可能成为中医。中医也难学,尤其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什么阴阳五行、什么经络虚实,搞得你一头雾水。因此,中医医道的高下优劣不好界定。
现代社会看中医的一般有两种人:一类是患微恙者。这种病看不看、紧看慢看都无所谓,没有生命之虞。一类是回天乏术者。“为了不落后悔,找中医看看吧!万一看好呢?”于是,他们在胡同深处,找到堂屋挂满“扁鹊再世”“华佗再生”“妙手回春”匾额、八仙桌旁官帽椅上端坐的头戴瓜皮小帽儿脚踏白底布鞋手端铜水烟袋年事已高的老中医。侥幸病好转了,连老先生自己也不知怎么好转的。大多是不幸病人死了,家属则说已尽了心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医疗体制改革,全县中医集中起来进行考前培训。聘我这个大外行辅导医古文,真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听众中不乏“中医世家”,亦有初涉汤头的青年。十多天接触,我发现他们大多巫医不分,且越老越“不信苍生信鬼神”。
“先开几剂药吃着,再找人“破破”,我估摸你家“不干净”(有邪祟)……这事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哪!”课间休息,薛姓老中医向慕名前来求医的人说。
辅导医古文的最大收获是:少看中医,免得听他们满嘴胡话。
选自孙兴老师《草根杂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