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爱到一半
其实树叶的翻动
只需很小的力
你非要看看白杨叶子的背面
不错
它是银色的
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意象的写法。庞德说,“激起一个意象”,就是说,这个意象产生之前,必定存在一个刺激物,它先于意象出现,它和意象有着直接因果关系。意象诗,要有前后项。前项是刺激源,后项是它激起的。刺激源,可以是主观事物,当然也可以是客观的。“我爱你爱到一半”,炽热而又理性的爱,这里作为意象的刺激源,它是主观的。它是一种情感状态,也是对这种情感状态的理性的观照。不是不爱,爱就爱了,不要问个究竟。它激起一个意象,这个意象就是“树叶的翻动”。“树叶的翻动/只需很小的力”,风和树叶之间,炽热而又理性的爱,无需刻意做什么。一阵清风,树叶翻动。它们心心相印,自然而然。为什么一定要看树叶的背面呢? 即便你翻转了它,你又能看见什么呢? 它的背面,无非是“银色的”。至于这个“银色”,它意味着什么,读者自己去想象。文本还有一个隐藏的逻辑,“你非要看看杨树叶子的背面/不错/它是银色的”,我爱你爱到一半,不问为什么,而你呢,如果爱我,真的爱我,也要像我一样,不要看我的背面。我的背面其实和你一样,也是银色的。当然,诗中的树叶,作为意象,它们不是客观事实,而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激起的一个画面,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
这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却没有浪漫主义的呜咽,没有泛抒情。庞德、杜利特尔和理查德.阿尔丁顿共同发表了意象派诗歌理论三原则,核心就是直接呈现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事物。不议论,不抒情,不用无助于呈现的词语。
艾略特和庞德亦师亦友,艾略特《荒原》,那是庞德反复修改过的。不同于“意象”,艾略特提出“客观对应物”。艾略特认为,真正优秀的诗人,不是通过诗来直抒胸臆,他要寻找“客观对应物”,寻找一系列物体,一种情景,一连串事件,将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客观化。《我爱你爱到一半》,诗人为自己的这个情感所寻找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树叶翻动”。
什么是爱,炽热而又理性的爱? 瓦格纳《罗恩格林》表达的很深刻。公主艾尔莎被陷害,他们控告她谋杀自己的弟弟,艾尔莎为自己辩护。她进入梦境。她看到一个举止高贵的金甲武士,在灿烂的光辉中,他手持宝剑,前来拯救她。他果真来了。他就是天鹅骑士罗恩格林。罗恩格林和艾尔莎,相互爱慕,但罗恩格林向艾尔莎提出一个条件,要她承诺,“永远不能问我从哪里来,永远不能问我的名字,永远不能问我的来历”。爱就爱了,就是清风徐来,树叶的翻动,就像一首歌里唱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在巫婆的挑唆下,艾尔莎忍不住好奇,对罗恩格林刨根问底,结局只能是这样了,罗恩格林满怀忧伤地离去,艾尔莎痛悔不已。
大友
2020.1.11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