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党的生活网讯(徐克林 张书栋)1月10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会议间隙,河南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委员、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陈花容接受采访时表示,黄河文化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是一致的。作为根文化和母体文化,她所孕育各个区域文化、民俗文化、专题性文化等等都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从国家的层面和全局的视野来研究黄河文化,意义重大。
陈花容委员介绍,千唐志斋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唯一的一座墓志铭专题博物馆。目前馆藏两千多方墓志碑刻,被誉为“石刻唐书”、中国唐楷圣地。
“总书记把黄河文化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小见大,以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为依托,挖掘黄河文化的传承内涵和时代价值。”
陈花容委员说,在近些年进行的基础史料整理过程中,发现黄河文化所孕育的各种区域和民俗文化中,其代表性的姓氏文化在千唐志斋碑刻中体现就特别突出。尤其是黄河流域范围内的各种姓氏和名门望族,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等。即便是极为稀缺的姓氏,有些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他们的祖先的墓志。再加上越来越多海外华人华侨回到祖国,常以寻根问祖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国家事业的发展,使得姓氏文化成为连接国内和国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姓氏文化在墓志中的体现,让寻根问祖更加真实。”陈花容委员表示,姓氏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常为其后人关注的焦点,比如唐代郑氏家族的名人郑虔,唐玄宗称其为“诗书画三绝”,并御题“郑虔三绝”。常有郑姓后人到千唐志斋博物馆去拜观郑虔墓志。
陈花容委员感慨,郑虔墓志的出土,史料价值极大。荥阳郑氏为名门望族,郑虔当年在台州做官时间不长后病逝。后又迁葬到洛阳定鼎门附近,与夫人合葬。但郑虔在台州被尊为人文始祖,建有郑广文纪念馆。墓志出土前,学界对郑虔了解不多,仅台州有个研究机构,因他的流传事迹较多,且其墓志资料更为真实,故常引来郑姓后人探其究竟。
刚刚结束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陈花容委员表示,“下一步我们会围绕这样一个专题去作相应的研究和整理,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高校等学术机构能共同来参与,从而更好的讲好黄河故事。”
[责任编辑:齐鑫 审核:陈亚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