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简介:黄锡锋,曾用笔名民生、大山等,系广东省作协会员。现任《中国诗歌流派网原创诗歌》栏目编辑、《中国诗歌网》现代诗歌板块编辑。有诗作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散文诗》、《诗潮》、《南方日报》、等报刊杂志,部分作品被收录于《2013—2014中国新诗年鉴》、《客都客家文学选粹》(诗歌卷)、《2016年中国年度好诗三百首》、《华语诗歌双年展》、《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2016年中国散文诗精品阅读》和《2016年度诗选》等,我的《一粒米的秘密》被评为2014年《中国好诗榜》上榜诗歌(被选登在《华语诗歌双年展(2015-2016)》)。

编者按:
前几天在一个诗群里,围观一群诗友探讨好诗的标准,有拿美女做比喻的,观点大致是好诗是有标准的,就诗”是不变的,必须是有诗性的,或明了或需品悟,而“”好就多变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都是好诗迭出。古诗词有律和韵可依据,评判诗的好坏。黄锡锋老师的作品就正好符合了我对诗歌的认知,故而推荐。
——金陵倦客

城里的树
文/黄锡锋(广东)
城里的树,听到的
都是车声、喇叭声
不像山里的树
听到的,都是鸟鸣
城里的树,必须整齐划一
甚至怀疑,它们的
呼吸、拔节,都必须统一
多出的部分,必遭
挪窝,或截肢的命运
不像山里的树
横着生竖着生,就是挡道
也没啥关系
山里的树,头顶一片祥云
城里的树,头顶一片乌云
笔直的大道
就像一把利剑,直刺过来
仿佛谁挡道,就砍谁
谁挡视线,就砍你没商量
城里的树木,就这么
站着,站成一道笔直的风景
只是耷拉着脑袋,强作
精神的样子,怎么看都像是
等着谁来认领

文字与老祖宗
文/黄锡锋
这些活过三千多年的文字
老祖宗为了不丢失它们
就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刻在龟背上
为了让它们活出个性
老祖宗就让它们穿上
行书的衣裳、隶书的衣裳
草书的衣裳、甚至不惜重金
穿上甲骨文衣裳
老祖宗为了取到它们的真经
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为了取到它们的精髓
甚至必须惨遭文字狱的命运
想起这些,我就充满惭愧
这些年来,借着诗歌的名义
我总是把它们,不停地
折腾来折腾去,搬过来搬过去
期间,一定折伤过它们的筋骨
也一定搬错过它们的位置
可它们仿佛为了成全我的诗歌名义
从不叫冤叫屈,总是隐忍而又沉默
这一点,更像我的老祖宗

月亮掉进我的错觉里
文/黄锡锋
在小区里散步,
无意抬了一下头
就发现月亮掉进楼群里
可月亮像没事儿一样
依旧那么清澈、透亮
仿佛压根儿就不知道
它已经掉进我的错觉
让我不能自拔

宠物汉
文/黄锡锋
其实他宠爱的
无非就是一条宠物狗
乖巧、听话、顺从
可爱得像他的心尖尖
终日身影不离
给它洗澡、梳头、穿衣
甚至还给它洒香水
病了,就抱它去看畜医
有空,就牵着它去超市
买狗粮
挑三拣四,还亲自品尝
宠物狗的口味,仿佛
就是他的口味
和老婆散步时,牵着的
宠物狗,仿佛就是他的
心尖尖、小宝宝
老婆没来,就把它
抱在怀里,俨然像他的
小情人、小心肝
他们可能没有孩子
不!宠物狗就胜过
他们的孩子
母亲一定有的
早年痴呆症,饿死在
圈养的杂房里
这条宠物狗
是他老母亲的化身吗
宠物狗咳嗽,就是
深冬半夜也爬起来
弯下腰身给它量体温
跪着给它喂狗药
如此宠着它
如此小心它
有时像忏悔,有时
更像是赎罪

黑夜一定是我的一个穷亲
文/黄锡锋(广东)
黑夜一定是我的一个穷亲
趁黄昏
背着黑,驼着背
就是爬,也要爬进村里
那年好穷
为了省点煤油
整个村子,天一黑
就会爬进梦乡
黑夜,究竟是哪门子穷亲
长得啥样子
我没有见过
也一概不知
那年头的母亲
除了沉默,就是叹气
对于这门穷亲
仿佛
从来就羞于透露
只是一次
深夜突然醒来
看见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
一边纳鞋,一边自言自语
漫不经心
仿佛和谁说话
那个谁啊
背着母亲,也背着光
面对大片大片黑
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占据我的童年
那个谁,一定就是我那门
黑夜
这穷亲
可黑夜,仿佛也羞于见光
雄鸡一啼,就得摸黑起来
就是爬啊
也要爬出村子
趁天还未亮
母亲要把鞋纳好
仿佛就是再困再累
也不能让黑夜,光着脚丫子
离开村子
那是唯一
可揭开黑夜面纱之谜的一次机会
可很快
我又迷迷糊糊进入梦乡
后来,离开了村子
城里到处灯火通明
黑夜
好像再也没有容身之地
可一想起
当年黑夜这门穷亲
趁黄昏
就是爬也要爬回村里的这门穷亲
就
倍感亲切和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