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生活网(徐克林)猕猴桃产业在我国滇桂黔石漠化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乌蒙山片区以及秦巴山区等深度贫困乡村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响应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体制机制改革要求,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党员组成的郑州果树研究所第三党支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支部技术优势,推进党建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尝试建立“科研+党建+扶贫”的新型模式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创新团队上。

湖南永顺县是位于武陵山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民族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党委书记赵玉林高度重视支部共建工作,亲自带队赴当地进行支部指导对接。继支部与永顺县花桥村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以后,1月6日~8日,支部书记齐秀娟研究员等一行三人前往永顺县,就共建内容进行了详细对接。围绕当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种结构单一、栽培技术水平较低、果实综合商品价值低劣等问题,计划从科技支撑、产业扶持、智力帮扶、人才培育等多方面进行精准帮扶。引进新品种,建立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引进展示园;示范绿色提质增效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进行辐射推广;开展标准化树体管理技术培训,提高果园整体经济效益。通过上述措施,全面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为推动永顺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贡献力量。此次就资源圃和示范园建设场地等进行了选址和规划共识,并对老果园更新改造进行了冬季修剪培训,培训人数120余人。

此次活动,以党建共建为媒,不仅落实了中国农业科学院“3+N”科技帮扶方案,也推动了支部共建工作的落细落地。党建引领扶贫协作,科研支撑为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促进了“科研+党建+扶贫”的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齐鑫 审核;陈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