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를废文言第一人,是非争论到于今。启蒙应謝萱堂泪,深造休忘异国春。文学改良昭卓见,民权保障显丹忱。新文化里新思想,彪炳干秋励后昆。
注: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近之,安绩族。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此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切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者学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高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1923年与徐志摩手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刊。1932年与蒋廷、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造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中国耆学文大》(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年《写来》で累封-°転워で朱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