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那辛劳的背影
作者: 云 山
爷爷是一位传统的庄稼汉,拥有丰富的农耕经验。他一辈子的使命就是耕种杨家湾的那十几垧地。
爷爷常穿一件灰色布褂,一双黑布鞋,留着山羊胡子,经常满脸带笑,讨人喜欢。是庄子上出了名的庄稼能手,收割打碾,种植饲养,修理农具,牲畜疾病疗治等样样精通,浑身全是农本事。任何一种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庄稼活,他都会做并且做的非常细致。农业社那时,爷爷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他不但苦练了一手喂牛的好手艺,自已还摸索出了许多治疗牲畜疾病的土办法。如:鸡蛋清灌骡马异物 性肺炎,旱烟锅里的烟屎能灌开骡马驴的结症,穿刺针放牛羊瘤胃臌气等等。
爷爷最拿手的第一项农活是种小麦,记得,星期天跟着爷爷去田地,爷爷扬着鞭子赶着牛,两头大辖牛高一脚,低一脚点着头,气喘嘘嘘地奔跑,爷爷还嫌慢,总是用鞭子不断抽打着耕牛。嘴里不停地叫喊,只怕牛停歇一时,奶奶跟在后边撒籽,她弓着腰走一步,顺着犁沟撒一把籽。爷爷仔细观察着犁沟,要是子种撒 的不均匀,就会将奶奶狠狠地教训一番。播种完了还得往平整里打耱 ,一对大犗牛可劲大呢,爷爷站在耱上双腿跨开,把我夹在他的腿裆里,我拽着牛尾巴,让耕牛拉着。耱上的泥土疙瘩在脚上翻滚,我好像站在河流的木筏上,波浪起伏。

夏天小麦收割后爷爷扶着犁铧,头戴草帽,双腿裤角挽起,赤着脚赶着耕牛去犁地。正是暑假期间,又有机会看爷爷犁地的情景。爷爷甩起鞭子,憋足胸膛里的力气吆喝着,指挥耕牛。汗水从额头顺着脸庞流到胡楂上面。也顾不上擦一把。只是右手拿鞭,左手抹一把脸上的汗水往地上一甩,又不停歇地犁他的地。中午了我催爷爷休息,爷爷说:“好”!马上就歇今天己经犁了多半垧了,该歇息啦!他从耕牛身上卸下 犁地的农具,用手抚摸着 "老黄"的全身说:老伙计对不起,辛苦了今天去多给你点料。爷爷右肩膀挑起犁,左手牵着耕牛,戴上草帽回家了,我跟在后边,望着他的背影,他的样子真像水墨画里的那个农夫。

爷爷的再一项农活就是碾场了。爷爷把拉上场的麦子,不急于打碾而是先把麦捆堆积成麦垛,摞成像蘑菇形状叫麦摞子,等到冬道里(冬天)再碾。爷爷说,冬道里碾的麦子不生蛐(虫子)。我问爷爷为什么?爷爷的道理是麦摞子能使小麦出汗,出了汗的小麦永远不会生蛐。爷爷小麦出汗不生蛐的经验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长大以后想验证一下。我便找了几本农业科技书籍查明道理,根据农业学科介绍,小麦在生长、发育到成熟的过程中,秸秆、穗子上昆虫都产了很多很多虫卵,如果不把这些虫卵杀灭,虫卵一 旦藏入麦粒中,以后就会生成虫子。爷爷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爷爷的〞小麦出汗不生蛐〝其实就是堆积的麦摞子,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杀灭了虫卵,所以然小麦存放多年也不会生虫。

爷爷碾场,首先是摊场,天刚麻麻亮爷爷就起床,把麦摞子拆开将麦捆摆在场上,然后均匀地摊成一个圆形状。牵来耕牛套上碌碡,爷爷左肩膀上用铁锨挑起拾粪筐,右手甩着鞭子赶耕牛转圈碾场。这碾头遍场需要两三个小时,人多了分三班换。可爷爷没人换吆的是常班碌碡,(方言,赶牲畜碾场叫吆碌碡)爷爷甩着鞭子摇着头,一回儿吼秦腔、一回儿唱山歌。爷爷好象忘记了自已不是在碾场而是在演唱。奶奶从大门里探头喊道:"碾好了没?好了吃饭"。爷爷这才回过神来,挑起一把麦秆一看说:"好了、好了碾过时了"。
停了碌碡便吃饭,奶奶的饭是----一锅焙的很花的煮洋芋。一盘子煮洋芋,一踠酸菜就是爷爷的一顿饭。爷爷一双布满老茧的大粗手捧着一颗洋芋,两腮鼓的圆圆的一个接一个地吃。我望着爷爷的吃法,好象自己的喉咙被噎住了。吃罢了饭爷爷也不休息一下就去翻场。经过三翻两挑一天的功夫总算把秸秆上的麦粒碾净。第二天早晨,爷爷要进行他碾场的最后一道工序扬场。
清晨的大南风是扬场的大好时机,爷爷的木锨飞扬,麦皮和尘土随风飘去,麦粒雨点般地降落地下。不多时间爷爷把一场麦子就扬出来了,爷爷拿来几个塑料袋,望着扬出来的一大堆小麦高兴得合不拢嘴。说:“今年是个好年成 ,一垧麦能碾七八斗哩”。

这就是爷爷一年的功劳,爷爷在他的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地干了一辈子农耕营生,他虽然离世几十年了。但他戴着草帽,扶着犁铧犁地的身影,在麦场扬场的情景,在场摊里吆碌碡吼秦腔、唱山歌的气势永远清晰地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