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忙年好心情别被“诈”伤
李兴正

快过年了。你在满怀喜悦筹划过年的同时要当心,“职业”骗子手正在琢磨着如何“诈”你。
济南市章丘区一位公司职员王先生日前接到一个175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夹带着南方口音张口就直呼王先生的姓名,让王先生登时就蒙了。随即,王先生想到公司刚来的一位李姓领导是南方人,就自然而然把打电话的人与新领导联系在了一起,“......李总您好!”“好好好。明天早上找你有点小事。”在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后,王先生信以为真,就把“李总”的手机号码存到了通讯录里。
次日上午8点半左右,这位“李总”在给王先生打来的电话中表示,自己正在跟两个领导谈事情,等把领导送走后再叫王先生来办公室找他。过了一会儿,这位“李总”又给王先生打来电话,以给上级分管领导送礼为由,让王先生给他指定的银行账号转进3万元“临时用用”。
碍于领导情面,王先生没再多问就按照“李总”发来的账号把钱打了过去。可才过了半个多小时,“李总”又打来电话说还要给另一位领导送礼,需要再“用”王先生3万元。王先生回复“李总”说卡里没那么多钱了,对方立马说:“1万也行,1万就行!”对方这么急于要钱的口气让王先生陡起疑心,“刚来的领导,对下属哪能这么随便?”他立马电话联系了自己熟悉的领导,这才发现此“李总”不是真“李总”,拔腿就跑到辖区派出所报了案。

济南市公安局章丘区分局刑警大队反诈中心主任许子峰在给记者讲到这一案例时说:“冒充领导实施诈骗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方式。特别是在春节前,这一类型的犯罪特别猖狂。”
与王先生遭遇如出一辙的是济南某建筑施工队的职工顾先生。近日,正忙于年底工程量结算的顾先生一天深夜突接这样一个来电:“这个这个,小顾啊,怎么这么长时间没联系了......”电话掉线了。顾先生一怔,“声音有些熟,谁呢?”他忽然想到多年前曾对他有所帮助的某建筑公司经理老程就这声音,赶紧拨回了电话,“是程经理吧?换号啦?”没等他多聊,对方有点不耐烦了,“是啊是啊,看你忙得把我都给忘了。明天早上等我电话。”
第二天一大早,还在乐颠颠想着“程经理可能年前给个活干”的顾先生接到了“程经理”来电:“9点钟你到南郊宾馆等我,我领你见一位中建八局的主要领导,人家给你个大活干。”接着挂断了电话。
开上车飞快地朝南郊宾馆冲去的顾先生,一会又接到“程经理”“不容商量”的来电:“你先停下车给我账户上打过5万块钱来,我给八局领导表示一下。”
停下车后,顾先生低头一想:程经理向来做事很厚道,几年没见面了,怎么一开口就要钱?他抓起手机,拨通了程经理的“老号码”,这才没上了假老程的当。
许子峰向记者介绍,每年春节前虽然各地都会发生一些“新瓶装老酒”式的网络、电话诈骗案,但不管骗子手如何狡诈,市民只要掌握“三不一落实”,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一是不轻信:不要轻信电话里的说词,尤其是陌生电话,不给骗子任何设套的机会;二是不猜测:接到陌生电话时,不去猜测对方姓名,应直接询问对方是谁,不要一听声音熟悉,就盲目认为对方是某某人;三是不汇款:在没落实清楚对方真实身份前,绝对不要轻易汇款,也不要泄露你的手机验证码和取款密码;无论对方怎么花言巧语,也一定要落实清其真实身份,再决定是否汇款,若有疑问赶紧拨打报警电话咨询。果真遭遇诈骗后要立刻拨打110,提供骗子的收款账号,这将有助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开展锁卡、止付和冻结处置,及时挽回你的财产损失,保护你的忙年好心情不被“诈”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