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地斯文盛,儒地文脉长
——兖州区第十一中学“陋地文学社”成立启动仪式暨《儒地》、《与圣人为邻》新书首发分享会举行

2020年1月7日,由济宁市兖州区教育体育局、兖州区文联、兖州区作协、兖州区第十一中学联合举办的“陋地文学社”成立启动仪式暨田暖《儒地》、华德民《与圣人为邻》新书首发分享会在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一中学圆满成功。兖州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金鹏,文联副主席刘娟,区作协副主席刘学恩、关海波、侯子君,兖州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大中,兖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瑞祥和兖州区的知名作家、艺术家们与第十一中学的师生们一起参加了“陋地文学社”成立启动仪式暨新书首发分享会。
兖州区第十一中学彭德亮校长介绍了十一中人一路奋斗的光辉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介绍了“学习,促进长远发展”的办学宗旨,提出“创建以‘担当’为主题的学校文化,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才能提升办学效益;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智力,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的办学理念,畅谈了文学社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扬帆起航,百花齐放的整体设想,为文学社的未来和学校的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兖州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金鹏和区作协副主席刘学恩、关海波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和发言,区文联张金鹏主席和刘娟副主席、区作协刘学恩副主席和兴隆庄街道办事处文化站范子田主任为陋地文学社揭牌。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文东,著名诗人、《诗探索》作品卷林莽主编,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诗刊》社主编助理、著名评论家、诗人霍俊明,北京小众书坊创办人、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彭明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世龙,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山东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日照市文联副主席、日照市作家协会主席夏立君,大型女性诗歌丛书《诗歌风赏》主编、国家一级作家娜仁琪琪格,中国煤矿作家协会,济宁市文联和作协等文学团体和名家从远方为文学社的成立和新书分享寄来贺信。十一中学朱宁伟副校长宣读了这些远方贺信,有效拓宽了会场内与外的交流空间,借助网络实现了文学社与省内外文学家的交流,为陋地文学社的师生们带来了美好的诗与远方!
在贺信中,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陈文东说,“陋地斯文盛,儒地文脉长……以这片土地上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支柱,齐鲁文学又是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浸润齐风鲁韵的你们是幸运的,也是责任重大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让齐鲁文脉在你们的笔下绵延久长!田暖的诗集《儒地》和华德民的长篇小说《与圣人为邻》以不同的体裁为你们做出了同样的榜样。” 他说,“田暖是一位优秀的实力派诗人,是省作协签约作家,《儒地》能够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是非常难得的。诗集以儒地为精神原乡,以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为背景,以深情的目光回望过去,关注当下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人们的精神与生活,诗性地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景观、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表现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作家应有的担当。”
中国煤矿作协在贺信中说,华德民是煤矿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与圣人为邻》着眼于故乡,以自己独特的笔触呈现他“与圣人为邻”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敏感、他的沉痛、他的欣喜,以及圣人故里的风土人情。我们分享这本书,是希望他的这本书对世道人心有所补益,希望他的创作更上层楼!
德高望重的著名诗人林莽先生寄语师生们,“人在陋地,心志高远。腹有诗书,气象万千。祝愿"陋地文学社"的文友们在文学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从稚嫩的小苗长成参天的大树。田暖的诗集《儒地》是一部承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书。用诗的形式将她理解的儒家传统文化与现当代人的文化追求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这是一种开拓性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为自己也为他人打开了一条心灵之路,这条路是通向文化高地与生命辉煌的路,相信会不断有人走在这条永无休止的大道上。”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诗刊》社主编助理、著名评论家、诗人霍俊明通过视频发来寄语,“陋地”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烈的儒家色彩的一个地名,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学社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陋地文学社”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具有诗意的日子。他还谈到,田暖的最新诗集《儒地》是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的成果之一。《儒地》既延续了田暖一贯的个人风格,同时又有着其特殊性,是诗人和她熟悉的生活之间建立的有效命名,既显现了她与空间之间的有效的互动关系,又是她作为个人精神世界的一个有力的证明,呈现出其与时代、文化空间和个人的精神自我之间建立的一个立体化的关系,不管是作为一部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品,还是作为一本完整的个人诗集,都非常成功。
《儒地》的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彭明榜以文学出版工作者的身份贺信祝陋地文学社健康成长,能顺利地发展社员,长久地开展文学活动,把文学的种子撒播在同学们的心上,让文学真正成为同学们建构精神世界的生命营养。他说,“《儒地》是一本带有浓烈地域色彩以及文化溯源意味的诗集,从主题上说,它是一本大书。田暖生长于儒家文化的传承之地,将强烈的身份自觉和认同化为同样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勇敢地承担起了写作这样一部大题材诗集的重任。可喜的是,她以一种颇具儒雅风范的写作姿态举重若轻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并且打下了明显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鲁讯文学奖获奖著名作家夏立君通过视频寄语同学们,“陋地在儒家文化背景中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概念 。陋地文学社这株文学幼苗,植根于一片深厚的文化沃土,相信这株幼苗会长成参天大树,相信从这儿会走出作家诗人。作文无秘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好了说出来,说通了写下来,就是作文。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你的灵魂,你说出的话就有趣,你写出的文字就有趣”,他说,“《儒地》这样一个诗歌文本,出自山东当下代表性诗人田暖之手,出自儒家文化核心地带,是一件足以引发联想、触动共鸣的文学幸事。对传统的深味与对一己存在的省视,开阔的视域与细腻的感性,韧性的开掘与灵敏的触发,柔软悲悯与宁静超越,在《儒地》里相辅相成,浑然为一。《儒地》堪称山东新诗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收获。”
《诗歌风赏》主编娜仁琪琪格用诗的语言寄语:文学是季节轮回中的春风、细雨、阳光、月色、晶莹剔透的露珠,给生命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滋养、润泽与美妙的孕育、生长,而后发芽、破土而出,站在枝头开花、结果。文学会一次又一次给你新的希望与远方,那些美妙在远方呼唤着开始、行进与抵达,一个人的生命会因此而莹润、丰盈、饱满,一个人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坚韧而强大……文学是灯塔,不仅提供了远方的光亮,也会源源不断为每个热爱文学的人提供智慧与广阔的世界。
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委员会副会长王世龙老师从文学教育的高度发来寄语,“愿文学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大好形式下,承继“论语”之文脉,开创文学教育之风尚,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繁荣校园文学与学校文化,开辟核心素养教学成功之路。”
新书分享会上,诗人田暖、小说家华德民分别畅谈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心得体会并为十一中学赠送新书。著名诗人、兖州区作协主席王黎明认为,田暖的诗集《儒地》和华德民长篇小说《与圣人为邻》,以这片土地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为创作背景,从不同的路径回归乡土,成为这片“陋地”上别样的景观。我区常保成、肖筝、邵尔辉、张瑞祥、韩继丰等作家在会场纷纷发言,重点从创作题材、创作技巧、文学语言等方面对田暖和华德民的创作及新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济宁市文联和作协希望陋地文学社的同学们发扬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精神,发奋图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出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同时,对《儒地》和《与圣人为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何在儒地之上,在厚重的文化中,从历史渊源里,写出凡尘烟火中当代人的情感生活?以此来坐标我们与时代的关系?诗人田暖和小说家华德民做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田暖的诗集《儒地》,既有高蹈于天空之上的飘逸之作,又有直面现实、深入骨髓的沉重述说;既有现代主义的深刻反思,又有以“仁”为核心的贴近生命本身的悲悯和爱。无论何种题材何种艺术表现手法,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在众多的诗歌写作中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写作风格。华德民的小说集《与圣人为邻》,内容独特,形式多异,具有强烈的原生态写作风格。从形式上看:有记事体,有闲话体,有记人体;从内容上说,有故事类,有历史琐闻类,有民间传说类;从文化地域上说,则是综合了曲阜、邹城、兖州三地的鲁文化。他的主人公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与命运、环境的抗争中,努力追寻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儒家文化,不仅仅属于济宁、山东和中国,而是属于全人类;诗集《儒地》和小说集《与圣人为邻》,也不仅仅属于济宁、山东,也属于儒文化的中国和世界。
最后,兖州区第十一中学的师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了田暖诗集《儒地》和华德民长篇小说《与圣人为邻》节选,清朗响亮的诵读为陋地文学社和新书分享带来了意犹味尽的余音,在瑞雪纷飞喜迎新春的陋地上空光芒芬芳。
(济宁市兖州区文联、作协刘娟 兖州区第十一中路宽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