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徐克林 张书栋)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就一个城市而言,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文化产业中的传统手工艺发展跟我省厚重文化底蕴不相称。建议:在政策和财政资金扶持方面多支持传统手工艺行业,多给传统文化企业增加宣传和参加国内外文博会展出机会的支持。
2、缺乏对艰难发展中的传统手工艺行业小规模企业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还未形成有力的政策引导。建议:应尽快制定与完善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投资融资、财政税收和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3、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我省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产业链体系,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仍显不足,真正具有核心版权和自主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比较缺乏。文化产业吸纳和应用高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也比较薄弱,难以形成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强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建议:整合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引导高新技术进入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应设立专门用于文化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基金,以推动文化产业朝高新技术方向转型。积极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专长,整体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4、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既懂文化行业特性,又熟悉经营管理的人员紧缺,急需培训和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管理、营销人才。建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集聚高素质文化人才。应进一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依托高等院校文化艺术专业优势推进文化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探索建立文化产业网络教学机构,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急需的实用性文化人才。应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管理系统,制定并抓紧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对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机构应实行认证制。应加强与国外的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以进一步强化我市的文化人才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齐鑫 审核:陈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