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网讯(徐克林 张书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系统安排。社会工作服务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安排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困难对象提供困难救助、矛盾调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的活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对改善民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河南社会工作服务事业起步较晚,与广东等发达地区差距巨大,是基层治理的一大短板,准确把握新时代对社会工作事业的新定位、新要求,实现全省社会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一是建议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省级社会工作服务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二是推动社工立法,制定《河南省社会工作服务条例》,明确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的法律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的任务,明确保障监督措施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在全社会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拓宽应用领域,增加服务供给。建议制定“十四五”全省社会工作服务发展规划,破解公共服务政策“碎片化”和“间断性”难题。提升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社会工作进万策”、社会工作服务全覆盖的生动局面。服务领域要从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逐步扩大到残障康复、禁毒帮教、犯罪预防、社区矫正、就业援助、健康管理、纠纷调解、应急处置、文化传承等领域;服务地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尤其需要谋划“后脱贫时代”社会工作服务于相对贫困群体的新作为;服务对象从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延伸扩展到流动人口、受灾群众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妇女等群体。
(三)强化财政投入,兜住民生底线。明确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各级政府应将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与本地社会工作服务人口、类型、范围、需求等相适应。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工作领域,形成多元化投入,大力支持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创新创业。
(四)聚力人才引培,壮大社工队伍。一是着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为河南社工事业引入最强大脑;二是调整社工队伍人才结构,鼓励各类公职人员通过考试成为持证社会工作者,引导公职人员退休后发挥余热,当好困难群众的贴心人;三是加强高校社工教育同社工实务机构协作,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四是设立高规格的“河南社工奖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五)完善考核机制,破除发展屏障。一是将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纳入各级政府相关组成部门的考核指标,强化成效评估;二是制定社工人才激励措施,落实社工专业人才在职称评定、住房保障、创业优惠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三是拓展社工职业发展空间、开辟晋升通道,支持优秀社工人才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齐鑫 审核:陈亚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