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隐藏到哪里去了?
——邓高先生的大胆假说
文/巴山君子兰
第一部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之《古墓背后的秘密》序言:这里是四川省达县龙滩乡的玉坪寨村。就在六百年后的今天,一起偶然发生的盗墓事件,使明代建文皇帝失踪之谜又一次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史学界面前。……
第二部分:靖难之役
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堪称明朝第一谜案,六百多年来,一直没有明确答案。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21岁的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600年后,偶然发生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县龙滩乡玉坪寨村中山寺的一起盗墓事件,再次揭开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的序幕。
第三部分:邓高先生大胆的科学假说
邓高,毕业于厦大政治学系,现任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辑科科长、研究员、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部召集人。
邓高长期致力于四川省文化研究。在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期间,他发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精神,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于1998年2月提出了“建文帝殉国之谜”的假说——达县中山寺说。央视国际频道据此拍摄了《古墓背后的秘密》,传播了继宣汉县罗家坝巴人遗址之后又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成果。
《古墓背后的秘密》主要讲述了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因“靖难之变”蒙难后,在四川达州大竹籍重臣的帮助下,被迫逃亡到四川省达州市后,先后在大竹县、达县(现达川区、通川区)、宣汉县、平昌县、万源市、通江县等地隐姓埋名生活、出家当和尚的神秘经历。
详细内容,可以上网搜索《古墓背后的秘密》,了解这个大胆的文献性假说,很有意思。
简评:精明过人的一代枭雄朱元璋家天下的传统思想,害了建文帝朱允炆。如果一开始就另选成熟稳重老练的人做储君,朱允炆怎么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真的是成亡败寇啊!
还是我们吴氏始祖吴泰伯伟大,三次让王,避免了无谓的流血牺牲,避免了百姓生灵涂炭。
温馨提示: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喜欢用美好的文字讲述美好的故事。根据我的长篇童话故事诗《珍珠公主》,改编成的电影文学剧本,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同时,为了宣传和推广这部动漫电影,我又改写成了网络小说《公主前世是珍珠》,再一次丰富了更多的内容。
欢迎各位朋友登录“云起书院”,免费阅读唯美真爱网络小说《公主前世是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