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堂里的微笑(散文)
文/朱大志(曹植诗社)
父亲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随着小重孙子的一声呼喊,吃力地抬了抬头,答应了一声“哎——”;见他 嘴角微微上翘,眯着的眼睛 使劲睁了睁。显然瞳孔已经放大暗淡无神;可眼角的鱼尾纹分明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啊,是笑。稍纵即逝!
这种时候若不是父子间心有灵犀,根本看不出来或者不相信这是真的。可理性告诉自己,这瞬间的表像就是真的!一点也不用怀疑。因为太了解父亲!这的确是一个即将终结生命的人最后满意的表白……
这是天堂里的微笑!

父亲患得是肺病,查出来已经晚期;一直高烧不退,在县医院靠化疗和药物控制。一个多月未见效果,他自己预感到状况,说什么也要回家。出院时医生给一盒药剂,又叫中药化疗,说回家试试吧。这是最后的办法了!
也许是上天对这位善良老人的眷顾。父亲没有了高烧的痛苦。我感到几分欣喜!终于又能像平时一样家人们聊天说话了。
其实病魔无时不在吞噬着父亲的身体。当儿子的心里非常清楚,父亲留在世上的时间还有多长。一家人小心翼翼陪伴着,从每一个细节都去给他营造满意的心情。

父亲高小文化,平时爱读报纸。恰巧就是那年那月,站在脚下的这块热土上,我讴歌家乡第一篇曲艺作品,相声《鱼山颂》在《东阿文艺》上发表。他带上老花镜一气看完满意地说,不错,不错!还有吗?
一句话带出了老人的期盼。在我心里也暗暗地埋下一粒萌生的种子!
我把在云南铁路打工孩子招回来,目的是让他跟爷爷拉拉呱,趁老人还能说得出话,陪他说说外面的世界。孙子就是爷爷'的命根子啊! 弟弟、妹妹闻讯也很快从黑龙江省佳木斯赶回来。2014年元旦,父亲只吃了一个水饺。那是全家最后一个团圆节!

第三天的中午,躺在床上的父亲突然示意叫我过去。从被子里抽出一只手,颤抖着伸向我。断断续续地说,“我快不行了,将来只能靠你给奶奶送终了!”。
我紧紧地抓住父亲的手,泪如泉涌,使劲咬住嘴唇不想大声哭出来。“爹,你放心吧!我一定都会处理好的!”
……
转眼父亲去世已七个年头了。如今,奶奶是镇村里一位老寿星。“正百大寿”请了当地的戏曲演员在家里“唱堂会”,文章照片还上了北京头条!
我曾经多少次自责;曾经多少次自问,什么是孝?我却从不敢承认知道!
时光流逝,父亲已经行远。想起他,总忘不了天堂里的那一丝微笑!
2020、01、11
作者简介:朱大志男,籍贯山东聊城。1966年生人 ;现任东阿县鱼山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中共党员,东阿县曹植诗社会员、聊城诗人协会会员;喜欢文字,近年来尝试文学创作,有诗歌、散文、曲艺作品在纸媒体和各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