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月分辉
作者/三木秉凤
澄澈云峰任鹤行,
推移昼夜赏春晴。
不向羲和借光照,
一轮海月任其明。

侬本布衣出,以书为阶衢。老来晓天智,怒放心花无。生命之妙,在其归璞,独步于高山流水之中,见群峰如聚,于错落有致间起伏跌宕,幽兰芳树,不择其次第高低葳蕤而生,溪月流云,在危峦短冈间自在徜徉,一切自然而然,呈现和谐美好的妙境,心当畅然无住。生命天然平等,人之次第差异亦不在知识与财势的多寡,而在于对生命感悟的高下,如香草嘉木不择巅渊而平等生长。万物皆有灵性,这种遍照四宇十方的智慧之光月华般通透澄澈!然而人生的智慧来自哪里?来自少私寡欲后的淡泊明志,来自轻装无缚的宁静致远,故嗜欲深者天机浅,轻然诺者信义无!

智慧之光并非外来,你我本有,这就是我们的良心自现。日光、湖光、心光皆呈妙明,天道、地道、人道本来一道,唯有道法自然,才能照彻大千!由此,人人皆可为圣贤为明月,何须烦借他光。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在某些哲学问题上的思考,我并不赞同西方哲学中对事物作出的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分法,例如物质与精神,唯物与唯心,敌人与盟友,无产者与有产者,胜利与失败等等,往往通过这对阴阳矛盾看到了太极的动态和谐!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包容共处且变化发展的,积寒成冰,否极泰来,今天的敌人可能是明天的朋友,今天的无产者经过打拼或许是明天的企业主,今天的豆蔻年华亦可成明天的秋日黄花。
人类的正确思想源自哪里?对于世界观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从不迷信于世界顶级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宗教家、科学家等等的阐述论断,因为历史上太多的思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人的努力,原本闪耀的思想或理论被全部或者部分否定而暗淡式微。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并试图从现象的背后揭示它们永恒不变的本质和规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譬如日月,常人只看到了升落现象,诗人感知到宇宙的浩瀚,而天文学家则观察到它们的运行轨迹,思想家思辨整个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物理家研究日月及宇宙天体由什么构成,暗物质还是明物质?哲学家考量宇宙中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宗教学家则回答谁创造了日月星辰谁主宰万物等等。

《道德经》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智慧光泽万事的必然。我们观察事物靠什么?靠我们的眼睛吗?不是! 我们的大脑吗?也不是!靠我们对前人思想的明辨吸收吗?不全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一靠悟性,二靠思考,三靠自己经验积累,四靠他人历练总结。这就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要有自己独特的评判标准,不能被各类阶级性、民族性、种族性太强的是非标准打乱了我们的思想方向。因为智慧之光非是外来,您我本有!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明确大道规律,方能把握趋势发展中的具体方略,切不可舍本逐末、反向而行。陷入细微处,难得大方向,面对纷繁芜杂的思想大多数人会乱花迷眼,没有自己的通盘思考所以出现了从众心理和人云亦云。孔子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里的“矩”,就是我们在认知事物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己本然的内心“标准”,大道有所宗,唯智行无碍。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彻。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虚空色可取,皎洁意难言,又见一轮明月东升,您我本为月亮,自心与自然界的明净圆满已然合而为一,万象如在光明莹洁的镜中,呈现出它们各自充实、内在、自由的生命光华!俯仰天地,星若玑珠,万里遍照,何分彼斯。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