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豆
文/童心(山西阳泉)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不富裕,吃糠面、咽野菜是常事,偶尔吃点稀罕饭,便会垂涎三尺,等也等不及,如:吃的腊八豆。

家乡的腊八豆,主要是玉茭豆和眉豆(豆角里面饱满的籽),遇上好的年景,还会加入小豆、麦粒,妈妈提前一天就要做准备。把它们用凉水分别浸泡,先煮玉茭,放少许碱面,不一会儿,空气中弥漫着玉茭特有的香味儿,我和妹妹跟在妈妈的身后,一个劲儿地问:“妈,好了吗?”妈妈笑了,很耐心地告诉我们:“还早咧,出去耍会儿”我和妹便裹上头巾(以前一种五颜六色或格子或一色的正方形御寒的),一起跑到院子里玩。那时,我家住在村的最西边的饲养院,因为,大哥结婚了,原来的地方住不下,二哥常年寄宿于别人家,虽然住处条件差,但在妈妈精心打理下,也很温馨。院子是土的好大、好大!我和妹撒开腿的跑啊!跳啊!嬉戏玩耍,玩累了,拉着手去饲养棚边,近距离看马吃草,那时候小,看到的马好高、好大耶!它们吃着、吃着,牙一呲,鼻子、大嘴发出一种可怕的声音,吓得我们撤腿就跑,回到家,也不敢告诉妈妈,因为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我们过去玩,惊魂未定的我们,闻到了玉茭的香醇,刚才的事便忘到了九霄云外,吵闹着要吃,妈妈禁不住我们的缠磨,给我们两个人,舀了一碗底刚展皮的玉茭豆,虽然硬点,我细细地咀嚼,好香啊!

下午,妈妈添加了眉豆、小豆,到了晚上,玉茭煮的都笑开了花,加入了豆类,汤变成了深红,我和妹安静地站在锅边,看着特大沙锅里翻滚着的热浪,香气和热气袅袅升腾,馋的我时不时地咽下将要流出的口水……

终于,煮了一天的腊八豆汤熬好了,我们一家人坐在炕沿边,除了妈妈,每人端着碗香甜地吃着,妈妈慈祥地看着我们,脸上溢满幸福的微笑,大姐说:“妈,你也吃”“妈不饿”在我影响里,妈妈啥时候也不饿,还把剩下的一海碗,放点糖精,端到院子里盖严实冻了。

第二天,外面还黑咕隆咚的,妈妈就叫醒了我们,只见她把冻成冰的腊八豆,用胡椒锤(两边圆球形一大一小的铁锤)砸成小块,分别送到爹和我们姐妹四个手中,说:“吃了冻腊八豆,不牙疼”我们在热炕上的被窝,美美地吃着甜甜的腊八冰豆,那时,没听说和吃过冰糕,算是吃美味的豆豆冰棍吧。我在被窝趴着、吃着,看到妈妈用冻红的手,把剩下的三块又放到了碗里,我知道那是给大哥、二哥和嫂子留的,自己只把按板上的冰渣吃了,我小小的心陡然疼了一下,送到嘴边的一小块停下了,说:“妈,我肚子疼,你吃了吧”第一次在妈妈面前撒了谎,她立刻关切地说:“来,妈给你揉揉”“不用,趴趴热炕就好了”我看着妈妈吃,分明看到了她眼里的泪花,那眼神告诉我:俺孩懂事了!她爱怜地轻轻地摸了一下我的头……

四五十年过去了,腊八豆的香味还存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妈妈的味道!

作者简介:王玉平 , 山西阳泉市人, 戏剧演员 , 热爱生活 ,热爱写作,喜欢唱歌跳舞 ,更喜欢在文海里倘佯,写尽生活的五味杂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