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音频小说连播《黄河岸边的孩子~第八章·农村实习·第二节》安群诵读
一进村,孩子们就兴高彩烈地跟着拖拉机跑,我们把机车停在“场面”附近,那一个个鼻子邋遢,露着肚皮吊着小鸡鸡的孩子们就围了上来。这些孩子,什么都好奇,看什么就一直那样盯着,胆大的还敢上来摸一摸。中午,队长领着大家去他家里吃饭,是“炒山药尖尖白面馒头。”山药尖尖就是炒土豆丝,锅里还放了一点腌猪肉,那味道香的,我一勺子就盛了满满一碗。馒头拿在手里,我看的都呆了,“这么白的面啊···,”实在舍不得咬它。队长说:“是今年的新麦子磨出的面蒸的,···。”那馒头白的透绿,微微的裂开一个小口,我使劲地吸着馒头的味道,享受着从来没有过的麦香的感觉。
下午,我们被安置在队房里,没过一会儿,那院子里就有了动静,几个女孩子在那里探头探脑。她们先是在窗户的玻璃上看,慢慢地五六个人就挤在门口往里瞧。队长逗着她们喊:“哎,闺女们,这可是开那些大机器的来啦,你们可看清楚点。”女孩子们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叽叽喳喳地说着悄悄话,直到家里人喊了她们回去。我们那个女同学被妇女主任叫去住在她家。人民公社时期,每个生产队都有个小院叫队房,一般是存放公家的东西和队里社员开会的地方。这个小院是要挨着“场面”的,“场面”就是用来“打场”碾压脱粒和堆放麦垛的地方。队房有库房和放杂物的屋子,还有一间可以住人的房子,我们就住在这里。车长是机耕队的老人了,像景阳陵公社的几十个大小队,他哪儿都熟。大家盘着腿坐在那个光板炕上,队长点着了炕上的煤油灯,掏出一个用羊棒骨做的烟袋,拿出一袋烟丝,递给车长,“这可是油丝,劲大的很。”他们抽的烟叫水烟,我虽然不吸烟,可那味道还是很好闻的。车长提醒他:“春天我们来的时候,你派那个做饭的媳妇可是不干净啊,喂完猪手都不洗就和面,这都是你惯得吧?···哈哈。”我们跟着大笑不止,弄得队长有些不好意思:“放心放心,这回为你们做饭保证干活利索又干净,这是人家公社张秘书的小姨子。”一听说那做饭的和公社干部有什么瓜葛,大家就不再说话了。车长歇了一会儿和村长一起去看地,确定从哪里开始耕作。我们就为机车打黄油检查螺丝还有履带板,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其实这些都是多余的,在秋翻之前,机耕队早就都弄好了。队长回来了,他不停地对我们说:“放心,羊早就杀下了,在队房里挂着呢,今天咱们炖羊肉。”晚饭真的是炖羊肉,我坐在炕上,看着队里的会计拿着钩子称,称了一条后腿交给做饭的大婶儿,就这不到五六斤的羊肉,那大婶足足放了二十斤的山药蛋。我不解地问她:“大婶,就这几个人···那土豆是不是放多了?”她笑了:“后生,这还怕你不够呢。”锅咕嘟着,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大婶把白面蒸饼贴在锅边儿上,我想着世界最好吃的东西就是这锅土豆炖羊肉了。慢慢地,我们屋里的人越来越多,炕上地下除了我们,还坐满了和站着来看我们的社员,就像是要开会似的。做饭的大婶儿拿出五个碗,每个碗里捞了一块带骨肉,基本就是一碗的山药蛋。她在每个碗里放了一块儿蒸饼,递给我们。坐在炕头上的我心里厌恶的要命:“怎么这里的人,一点都没有礼貌,我们吃饭···。”没想到后来的事更叫人不可思议,忽然社员们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了饭碗,都到锅里去盛菜,还使劲的在锅里找羊肉。不到一会儿,那锅就空空如也了。人家也不客气,就蹲在炕上地下,呼噜呼噜地吃着。慢慢地,人们开始走了,等到最后一个社员离开的时候,我才发现队长的碗是空的,他什么也没吃。我们都没吃饱,却都被气饱了,队长摇摇头说:“四清之后,我们这里就留下这么一个风气,哎,乡里乡亲的···没有办法。”
多少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了,人们吃大锅饭的心理是究竟什么样子的。(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