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音频小说连播《黄河岸边的孩子~第八章·农村实习·第一节》安群诵读
“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方会生活。上善若水,心底一片纯净;厚德载物,万事大度能容。” ——林建禅师
就要到放暑假的时间了,我们接到学校的通知,今年不放暑假而改为参加夏收和秋翻。大家都非常高兴,早就渴望着能自己驾驶着拖拉机在广阔的天地里一展身手了。六五级四个班被分配在河套垦区的各旗县,再向下延伸到公社机耕队。
十一班安排在五原,学校的汽车把我们分批送到五原县城,在这里我们被派到各个公社。我和十几个同学辗转来到了靠近铁路的景阳陵公社机耕队。我一开始听到这个地名,觉得那里一定有个小山丘陵什么的,水浒里有景阳冈,这里有个景阳陵,总有什么可以联系的地方吧。没想到,这是一马平川的河套平原,最高的地方那就是公社的戏台子了。那时候,县里的农机局在每个公社都设有拖拉机站,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农机。我们到了机耕队,哎呀,眼睛都看直了,从播种到收割再到秋翻,从国产到进口,机械是应有尽有。
机耕队里正在向需要翻地的生产队派车,一辆拖拉机就是一个小组,我们三个人被派往一个生产队去。大家把行李绑在五铧犁的架子上,挤着坐在拖拉机里,随着“哗啦哗啦”履带的声音,开向我们要去的那个村子。我在村外的地里,发现了很多土坯,这可不是用那些模子倒出来的,而是用锹一锹一锹地裁下来的。“河套这个地方胶泥多,用西锹裁下来,堆在那里晾干,然后垒起墙来,当地人就用它来盖房子,河套人盖房子只要有了房顶上的木料就行了,我们家的房子都是那样盖起来的。”车长给我解释着,使我又知道关于河套农村的一些知识。
老远就看到什么一闪一闪的在反光,“村长来啦,在那儿等着呢。”车长拉着操纵杆用嘴指着说。队长是个光头,在属于他的地边站着,那个笑的样子真是发自内心的。要知道农村就讲农时,谁家先把土地耕过了,淌地的黄河水就能先放进来,这样,第二年春天小麦播种就有了保障。(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