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淼之龙

关于《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的评论汇编
万龙生辑
由吕进主编并撰写总序的《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共6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后,于2019年12月20日在重庆新华酒店召开了首发暨评议会。重庆市作协代表、主办单位领导、丛书主编到会讲话,还有6位评论家做了评议,都对这套丛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热烈的祝贺。此前还有几位诗人、评论家写了文章,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在收到的许多贺信中,也包含对格律体新诗以及这套丛书认真而非敷衍的评论。为了进一步增强格律体新诗界同仁的信心,也为了保留这份中国格律体新诗发展史中的重要资料,特将这些意见综合整理,不使湮没。

*以作者年齿为序,六本诗集是:石家远《云松集》、王端诚《微斋十四行》、陈建军《竹林集》、周思维《追梦路上》、周琪《海棠新月集》、王民胜《为某个春天而写》。
一、讲话
[A]杨晓林以重庆市作协的名义,并代表辛华书记、陈川主席,对6位诗人的奉献表示赞赏与祝贺。她指出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成立以来,努力推动格律体新诗研究与创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当代格律体新诗集》的出版就是他们奉献的丰硕成果。
不久前,全国诗歌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对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诗歌创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杨晓林说:“号角已经吹响,而今正是诗歌发展的大好时机。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诗歌创作也在过去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赢得了‘诗歌重镇’的美誉。新诗的格律建设,重庆无疑也是走在前列,格律体新诗的创作与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无愧于‘重镇’之称。”
[B]主办单位之一的西南大学格律体新诗研究所熊辉所长在对这套丛书给予高度评价,说“这是各位诗人在诗歌的沃土中辛勤耕耘的结晶,是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培育孵化的结果,是重庆诗歌界的重要收获,是中国格律体新诗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集体性成果。”他称赞“近年来,万龙生、王端诚等重庆诗人专著于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并成立了专门的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营造了国内最好的格律体新诗创作氛围,这是重庆诗坛的幸事。”
[C]丛书主编、原重庆市文联主席、著名诗歌理论家吕进教授不久前参加了全国诗歌座谈会,并且是11位大会发言者之一。他在讲话中结合中国新诗的历史与现状,对这套丛书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格律体新诗发展中的阶段性成果,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即证明了格律体新诗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体现了格律体新诗中“三分法”体系内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这是重庆诗坛为中国诗坛做出的重大贡献。
[D]主办单位之一的重庆市诗词学会凌泽欣会长说,中国当代诗词与格律体新诗在遵从一定格律进行创作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不过因为语言载体不同,其具体格律又不相同。但是毫无疑问,二者都是格律诗。我们诗词学会今年年初成立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现在看来,这是正确的举措,这有利于格律体新诗的发展。重庆是中国新诗的重镇,如今因为格律体新诗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当然进一步加强了“重镇”的份量。
二、评议要点
事前遴选了6篇论文,在会上宣读了要点,分述如下:
[A]向天渊《现代汉语的诗性潜质与格律体新诗发展趋势》:
“东方诗风”群体,长期围绕格律体新诗展开理论思考,并进行创作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走在新诗发展的正途之上。其实,相对而言,理论思考属于纸上谈兵,创作实践才是兵刃相向,正应了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卷本的《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将《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放在历时性视野中去考察,同样可以看出其价值与意义。一是,理论上有继承有发扬,如万龙生的格律体新诗三分法;二是,实践上有新的开拓,比如,参差式、复合式格律诗的有意识尝试,将十四行诗的花环体扩展到N行花环体,等等。
[B]余小曲《超越历史与超越自我的又一实证》:
六位诗人的作品有诸多不同之处,却都是依据现有格律体新诗理论规范实践而得,让我们看到,在现有格律体新诗理论规范统一下,呈现出不同的具体诗歌形式,但都离不开音步节奏对称条件下“三分法”的自然统摄。
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华文艺春天的来临,格律体新诗在组织交流方面远胜于新诗百年来的各个时期,为推动格律体新诗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自由新诗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两网两刊”局势确立以来,格律体新诗同仁不再单打独斗谋存在,而是集聚全国各地众多的热爱新诗格律的诗人群体,不仅引导格律体新诗在网络蓬勃生长,而且也在诗歌的百花园里有了一席之地。
[C]杨矿《老树新花 别样风景》:
今年2月,重庆成立了全国第二家格律体新诗研究机构——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著名格律体新诗宿将万龙生出任院长;9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了重庆6位诗人的《当代格律体新诗集》,集中展示了重庆格律体新诗的创作成果。
一次性推出如此体量的格律体新诗集,这在当下格律体新诗并不太受待见的语境下并不多见,足以证明重庆格律体新诗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创作实力。这些短小精悍的诗作题材广泛、格调高雅,以小见大、以短见长,或寄情山水、感悟生命,或探幽寻古、思索人生,无不表现出对生活、对时代,对自然、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浓浓的爱、深深的情,可谓老树新花、别样风景。
[D]赵青山《新诗百年,格律花开》:
从新诗诞生之日起,新诗格律研究的脚步就一直未曾停滞过。百年来,经过新月诗派、现代派、雅园诗派、东方诗潮,以及台港海外几代诗人和学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探求,大致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即以“整齐式、对称式、复合式”分类为主导,尝试“定行、定言诗体”,追求“定型诗体”的宽严相济的新诗格律理论主张。围绕这一理论主张,新世纪以来诗人们以《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等民间诗刊为阵地,创作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格律体新诗作品。《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就是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花园里开出的艳丽花朵。这些诗作短小隽永,语言优美,传承了古典诗词的美学神韵,是东方诗风新格律诗人群的力作,代表了新世纪新诗格律化的主要方向,
[E]周其伦《格律体新诗阵营吹响集结号》(此文已在12月19日《新华读书报》发表):
在该丛书的主编吕进先生所作的总序《实绩••信念••方向》里,我们读到了这样的表达:在中国当代诗坛上,呈现出自由体新诗、格律体新诗和传统诗词并存的局面。“三足鼎立”应该是理想的诗体生态。我们通过他的引导,缓步走进《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的内核,就能够透过当下沸沸扬扬的诗坛表象,触摸到六位诗人汩汩跃动的温暖情怀和恣意飞扬的澎湃诗心。
新诗第二个百年的重头戏是“立”,如何使格律体新诗无愧于中华诗国的美名,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就是为“立”提供了一个鲜活而生动的样本,值得我们为它点赞。
[F]张菊花《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是具有精神含量与精神指向价值的佳作。所有作者的诗作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创造语言奇迹的力量,成为诗意的行云流水。更是一种求变、求存、求发展、求革命、求新生的文字表达。有力的说明,这是一次语言创新的成功体验。
《新诗集》丛书的诗歌是思想的升华和情感的结晶,更是在灵魂深处淬炼熔铸后收获的美与真,是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的媒体。所以这次《格律体新诗集》(丛书)首发评议会使原本可能只是遥远回响的心灵交流,变得更加具体、真实与可感。使这次评议会呈现出一种极具精神的内涵与文化品位的探究和交流。
格律体新诗的发扬光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它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它的未来也是历史的必然。
——以上六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套丛书进行了认真的评论,有许多真知灼见,使诗集的作者与到会的格律体新诗诗人们获益匪浅。
三、三篇论文摘要:
【A】
著名诗人、原甘肃省作家协会会长高平《读后感言》
看到煌煌六册的《当代格律体新诗集》,像是看到在中国诗苑里开放了一簇新花。它对新诗的诗体重建会起到探索乃至示范作用。
诗人万龙生先生对于格律体新诗的倡导十分热情,不遗余力,而且自己带头实践。从这套诗集中,我见到了他忙碌的身影与兴奋的笑容。
【B】中国闻一多学会会长陈国恩教授《可喜的成果靓丽的风景》
新诗与格律如何结合起来,或者说,新诗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吸收格律的形式之美,借此构成一个表达的张力,把诗的情思之美加以提升和提纯,提高诗的美质,这是新诗发展百年后今天应该进一步思考的。
《当代格律体新诗集》的出版,可以说是对新诗的格律化问题一个富有探索性的回答。浏览6本诗集,感觉各位诗人自有诗的敏感性,对诗美的把握以及在把诗情与格律结合方面都展现了个性化的特点。这是一个可喜的成果,其隆重的推出,不仅成为当下诗坛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且为从理论上探讨新诗与格律的结合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c】著名诗人、太原市诗词学会原会长梁志宏《长风破浪会有时》
重庆是当代中国新诗的重镇,也是吕进先生倡行的新诗“二次革命”的发祥地。近年来我三赴重庆,参加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和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活动,感受到重庆诗歌界浓郁的创作氛围和创新精神。今年以来,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硏究院挂牌成立,为加强新诗诗体建设、推进格律体新诗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出版,展示了格律体新诗的创作成果和可以预期的美好前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期待重庆格律体新诗硏究院和东方诗风团队不懈努力,向着既定的目标一路前进。
四、贺信摘录
许多贺信并非出自礼仪的公文式表达,而是站在理论的高度对新诗格律建设及这套诗丛给予评价,具有一定意义。故尔也择其要者辑录,以答其雅意。
【a】“东方诗风”论坛站长、东方诗风社社长王世忠贺信
重庆是格律体新诗的重镇,是具有诗歌传统的城市,多年来引领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和走向。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始,在中国现代诗大行其道,格律体新诗式微之时,重庆诗歌界以万龙生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中流击水,勇敢担当,高举起了格律体新诗的大旗,掀动了一股继承传统、开辟新生的诗潮,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继而数十年来,不懈耕耘,努力奋斗。终于形成了今日格律体新诗在中国诗歌界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中国诗歌的发展正在出现一个良好的转折,正在沿唐诗宋词开辟的正确道路上迅猛发展。
[B]《中国江海诗歌》编辑部\《越人诗》编辑部\江海诗社\南方民间诗刊联盟
格律体新诗写作是门严谨的诗学,只有在作品、诗集的叠加中才能砥砺前行。诗丛的出版,正是明证。祝愿万龙生等格律体诗人们上承古典、立足当下,在格律规范框架下,大展宏图,与自由体新诗共同创造21世纪新诗的美好前景。
[C]香港国际诗歌艺术研究会
今年二月,贵会甫一成立,便在开展多种活动的同时,大力促进创作,并卓有实效地推出了这套史无前例的格律体新诗丛书,为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种为诗歌事业不遗余力的奉献精神值得发扬!
[D]襄阳市诗歌研究会
格律体新诗,是新诗中最有魅力、最受读者喜爱的一类。它独特的形式美、格律美、音韵美,将汉语言文字排列组合的美推向了极致。格律体新诗,是中国新诗最有价值的瑰宝,是汉语言文字的骄傲。
吕进主编《格律体新诗集》(丛书)的出版发行,再一次证明,格律体新诗拥有众多的作者和读者,它将在中国新诗“三分天下”的格局中,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E]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在中华传统诗词迅猛复兴、新诗百年蓬勃发展之际,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高举格律体新诗之大旗,团结同道,异军突起,虽步履艰辛而不挫其志,诗坛浩瀚而莫掩其痕,文阵喧嚣而敢扬其声,其对文学之钟爱、对诗歌之热忱、对创新之执着,让人唏嘘、使人惊叹、令人钦佩!
从贵院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得知,格律体新诗既受传统文化之滋养,又得外来文化之熏陶,择优而化,兼收并蓄,在新诗百年寻津问道之时,将新诗植入格律的基因,必将使新诗更加适应中华的文化土壤,成长更加稳健、更加茁壮。
格律体新诗作为甫具影响的植根于巴渝大地的新兴文学形式,必将引起本土文艺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重视。
[F]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耀健先生
由吕进先生主编的当代格律体新诗集的出版,可谓成立不久的贵院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几位作者的诗作都是实实在在的,不以语言的旖丽甚至怪诞,去求得人们的喝彩,而是以扎实的内容去建构自己的艺术乐园。其作品不仅字面整齐或参差对称,而且构思精巧。他们于性理之微,良多解会,而笔触屡在时代的背景中着力。其笔力深稳,又时有翻腾作势之处。概而观之,可谓厚重中见流走,诗脉畅适,把轻重疾徐安排得十分妥贴。
格律体新诗的不懈践行者万龙生先生,为这套格律体新诗丛书中的三本诗集作序,足见殷殷关切之情。如同所有的文学社团一样,格律体新诗研究院也需要热心人去奔走,去维系。万龙生先生就是这样的热心人。
[G]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研究会
当今诗坛已经出现自由体新诗、格律体新诗和传统诗词并存的局面,“三足鼎立”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正如吕进先生在总序中所说,“三足”现状,“鼎力”是可以实现的愿景。我会当与贵会继续携手并进,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H】渝水兰庭诗刊社、诸子兰庭(重庆)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诗歌界以万龙生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笔耕不辍,辛勤努力,承担起了继承传统,振兴格律体新诗的重任,终于使格律体新诗在中国诗歌界占有一席之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有理由相信格律体新诗必将迎来春天,展现辉煌。
[I]重庆市北碚区自作家协会
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了,诗体建设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在第二个百年伊始,重庆市诗词学会成立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跟即出版《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可喜可贺。正如吕进主编所言,新诗第二个百年的重头戏是“立”,这套诗集的出版,就是为“立”的重头戏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j]重庆新诗学会\《银河系》诗刊编辑部
格律体新诗,是中国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诗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近年来,在万龙生先生的带领下,你们为格律体新诗奔走呼号,在格律体新诗的理论建树上多有贡献,同时也创作有大量的作品,与之相互辉映,已成为重庆这座诗歌重镇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我们真诚地祝愿:砥砺前行的格律体新诗的诗人们,能大展宏图,硕果累累,对重庆的诗坛,乃至全国的诗坛,多添光彩,多作贡献。
[k]重庆市江北区作家协会
《当代格律体新诗集》(丛书)的正式出版,向世人、向诗坛再次证明:格律体新诗并非单纯、片面地强调形式,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早已蕴含于深广的题材与内容之中;当代格律体新诗在艺术形式上的创造与创新,已与题材及内容取得艺术上的高度统一,因而,它的独特的形式美也渐入佳境,深受广大作者、读者的喜爱。
纵观创作当代格律体新诗的诗人们,他们在心灵的广度、密度、浓度、力度和高度,乃至诗人的思想和意志等方面,也已融入了格律体新诗那独特的形式美感之中,如冬日阳光一样,直达读者柔软的心灵。
[L]《中国微型诗》社长白桦
在重庆,格律体新诗的发展,给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年2月,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采风、联谊话动,更促进了格律体新诗的推介与创作的繁荣。这次一举推出六本诗集,更为的益发展中的中国新诗格律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M]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周晓风
六本诗集无论是抒发个人心曲,记录时代变迁,还是致力于格律体新诗的文体探索,都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为重庆诗坛添加了可观的诗歌新作。借此机会向《当代格律体新诗集》的几位作者表示敬意!向万龙生先生多年来倡导格律体新诗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
五 《重庆日报·两江潮》2010·1·5发表的书评
格律体新诗的重大收获
——喜读《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
万龙生 赵青山
2019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由吕进先生主编的《东方之韵·当代格律体新诗集》,收入6位诗人的作品:王端诚《微斋十四行诗集》、王民胜《为某个春天而写》、石家远《云松集》、陈建军《竹林集》、周琪《海棠新月集》、周思维《追梦路上》。吕进先生在题为《实绩·信念·方向》的总序中指出,这套丛书的问世,就是当下格律体新诗创作实力与实绩的集中展示,为当年闻一多先生关于格律体新诗可以做到“量体裁衣”的诗学理念提供了切实的例证。
要谈这套诗丛,还得先从格律体新诗谈起。
早在1920年代,闻一多先生为了纠正早期新诗散漫、冗长的毛病,就主张继承古代诗歌传统,按照一定格律规范创作新诗,一时应者景从,颇有气势,形成了“新月派”;到了1950年代何其芳又将这类新诗称为“现代格律诗”,予以倡导;新世纪以来,为了避免与也是格律诗的当代诗词混淆,一些继续追求新诗格律建设的理论家与诗人遂将其改名为“格律体新诗”,逐渐推行,得到认同。
而被目为诗歌重镇的重庆,在格律体新诗的创作与研究方面也走在前列。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已经出版11卷的《诗学》年刊就特设了《格律体新诗研究》栏目,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以推行新诗格律建设、最终创立格律体新诗为宗旨的“东方诗风”论坛的大本营就设在重庆,其纸刊《东方诗风》(年半刊)已经出了22期。2019年2月,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应运而生,做了不少工作,这套诗丛便是他们努力的成果。
这6位诗人以作品说话,雄辩地证明了格律体新诗能够驾驭各种现实题材,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而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如石家远《烧烤下的重庆人》、陈建军《走马观花话新繁》《城市表情》、周琪《新繁镇“玲珑锦院”印象》,通过描写当今社会生活百态,表现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变迁;如周琪《献给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王民胜《月桂——海峡两岸诗歌朗诵会记》,通过直抒胸臆,抒发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怀和期盼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聚的美好祝愿;如王端诚《世纪之约》、陈建军《久别的恋人》,通过精美的构思,歌咏人世间荡气回肠的至情至爱;如王民胜《汶川 512大地震周年祭组诗》,通过真实再现当今时代的历史事件,表现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伤痛;如王端诚《等待致远舰》、石家远《写在贺龙像前》、王民胜《归去——纪念钱学森》、陈建军《瞻仰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周琪《行走在建川博物馆》,通过凭吊山河遗迹,借历史塑造民族精魂;如石家远《竹海》、陈建军《雾灵湖》、周思维《牵牛花》《迎春花》通过游览祖国的山川河流,讴歌美丽的大自然等等。他们选取身边的一切生活现象,精心提炼主题,发掘其中的社会意义,展现社会发展风貌和百姓生活与精神变化,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了满满的正能量。
艺术化的表现生活,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新格律诗人的最高追求。诗歌创作不是简单的直白说教,它有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中国传统的诗歌美学原则有一重要内容——意境,是诗人艺术化表情达意的主要途径。意境就是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心意)通过寄托着自己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意象),借助诗歌语言形象化地予以表现。
以这6本诗集为例,为表现人世间爱恋、相思的永恒主题,选取的意象就有月亮、太阳、白云、种子(周思维《思念天天的生长》),渡口、桥头、绿洲(陈建军《等你》),香炉、香烛、相思树、相思鸟、石佛、苦竹(石家远《缙云相思》)等等;那故乡的桔子(周思维《故乡的桔子熟了》)、弯弯的河流(周思维《故乡的河》)、江南的勿忘我(周琪《乡愁》)无不染上浓郁的乡愁;那小轩窗、柚子树(周琪《新繁镇“玲珑锦院”印象》)、猫狗宠物、绿色蔬菜(陈建军《走马观花话新繁》)则成为展示新农村翻天覆地大变革的窗口。
意象有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如月亮、太阳、白云,牵牛花等;有社会意象,即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如致远舰、贺龙像、建川博物馆等。一首诗中,有的只有一种意象,有的有多种意象。但无论哪种意象,无论多少意象,最终都要营造一种心理境界,来艺术化地表现诗人的生命体验和表达主题。
寓‘意’之‘象’,造“情”之“境”。传承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传统,打通沟通诗人与读者的心理体验通道,呼应诗美的理想召唤,新格律诗人会引领读者一起进入新诗艺术的美妙境界。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上述内容的表现、意境的呈现都是借助于格律体新诗已有的三种体式完成的。这三种体式,即格律体新诗界所称“三分法”:一首诗中,每行字数、音步皆相等者为“整齐式”,恰似古诗的五、七言诗;每行字数、音步不同,但是各节样式完全对称,成为“参差(对称)式”,恰似宋词中上下阕对称的那些词牌;同一首诗内既有整齐的部分,也有参差对称的部分,称之为“复合式”。诗人根据自己内容表现的需要,可以选取的样式是丰富多样,层出不穷的,完全做到了闻一多所谓的“量体裁衣”,体现了他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诗学理念,绝非如有些人所诟病的呆板僵化、千篇一律。上述的引诗就都是三种体式的优秀之作,这就为新诗的健康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古典诗歌有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逐渐形成若干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定行诗体”,如绝句(四行)、律诗(八行),从而产生了无数优秀的篇章。人们习焉不察的是,宋词、元曲的词牌、曲牌其实都是定行诗!近年来,格律体新诗界通过实践已经使四行诗、八行诗、十四行诗为人们所习用。这6本诗集中就颇多这几种体式的佳作,不难找到范例。限于篇幅,不便引用。
新诗已经走过了第一个百年。吕进在《诗学2019年卷·卷首语》*中说:“新诗的第二个百年的重头戏应该是‘立’:破格之后的创格。新诗诗体的合理生态应该是,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的两立式结构:双峰对峙,双美对照,双轨发展。”在新诗第二个百年之始,这6本诗集应该是“创格”的宝贵收获。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诗歌座谈会的大会发言中,吕进开宗明义就说:“新诗要寻求更快的发展,就得形成多数人公认的文体规范。”最后又高瞻远瞩,指明文体规范的战略意义:“文体规范必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里逐渐形成,这也许是新诗第二个百年的美学使命之一。”**这无疑使格律体新诗界得到极大鼓舞。
“尽管还有人投来质疑的眼神\难阻我诗心向远方一路飞奔”(周琪《写在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成立之际》)。这两行诗写出了格律体新诗诗人们的共同心声。
*巴蜀书社,2019年11月出版。
**《新诗的文体规范》,《文艺报》2019年9月11日。
(万龙生 : 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 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