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
《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之完结篇

红楼一梦梦千年,雪损书遗不得传。
富贵荣华金府散,分离残败玉山巅。
奇花争艳群葩现,怨女痴男共缠绵。
假作真时真亦假,太虚游荡似癫仙。

亲爱的朋友,亲爱的广大读者你们好:感谢大家一直关注我的《戏说红楼》十二金钗之故事。

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完成了《戏说红楼梦》之十二金钗全集。这期间非常感谢《文声国际文学社》和《世纪风范文学社》对我《戏说红楼梦》之十二金钗给予连载和支持!更要感谢《文声国际文学》编辑王红老师在自己平台转发的同时,又把《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推荐到《笑傲文学》平台参加一项国际赛事,

另外《北极星文学》编辑青春老师和她的团队对《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给予极高的评价和点评!并且把其中三个作品推荐到《天鸿杯》参赛。一个作品,同时被三个比较有影响力平台争相转载,说明了这个作品有一定要可读性,得到了编辑老师们的认可和肯定!

今天《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已经完美收官,向一直关注和关爱《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的编辑老师们说一声谢谢!向合作的两个平台表示真诚的感谢!更向精心制作和后期参与朗诵作品的老师说一声谢谢!!尤其更要感谢主播琦琦赵老师,她曾经多次为我红楼梦十二金钗配音,还有淡墨青衫、魅力女人两个老师,她们的深情朗诵,让作品犹如锦上添花,显得更加魅力无限!一个作品能不能吸引读者和听众,作品本身的故事情节占一部分,主播老师的好声音更能给作品加分。《戏说红楼梦》十二金钗今天已告一段落。现在在对《红楼梦》做一个全面的概括,解读一下《红楼梦》的深层含义历史意义:
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创业难,守业更难。在《红楼梦》中一一应证了。真得感谢曹雪芹妙笔生花,留下传世之作。曹雪芹本是一个世家子弟,幼年享受富贵荣华,后随家庭衰败而贫困潦倒,落泊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尝尽世态炎凉,才能有感而发,下笔如神,控诉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愚见,红楼人物中最值得同情的当然是宝玉和黛玉。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羞于出口,造成种种误会。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宝钗工于心计,又颇有人缘,而且出身豪门,不比黛玉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护身符的相似,映射贾家和薛家的联姻。宝、黛无力回天。但我觉得两位未免有些迂腐。贾宝玉既然看过《西厢记》、《牡丹亭》,为什么不予以效仿。若能如此,虽然难以避免清贫,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然林妹妹忧郁致死,贾宝玉虽悲痛欲绝,但仍听从命运的摆布,无力反抗,可见其人的懦弱。此人在爱情上如此,生活上亦如此,甘于天命,得过且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宝玉如此,其他官宦子弟亦如此。树大有枯枝,贾府的子弟躺在祖宗的功劳薄上,过着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它走向覆灭的命运是必然的。最典型的当属琏二奶奶,“两面三刀,八面玲珑”用来形容王熙凤是最贴切的。她设毒计害死贾瑞。在贾老太太和各夫人面前口甜舌滑,极力讨好巴结,对下人恩威并施、也算是个人物。到头来一张草席,一黄土,晚景凄惨。“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反误了卿卿性命”。若是当日玉熙凤参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想必不会落到如此下场。

《红楼梦》的前80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几回高鹗续写较有影响。且不说是狗尾续貂,还是锦上添花,这两位对林妹妹的最终结局是趋于统一:她必然香消玉殒。林妹妹的先逝虽然在艺术造诣上已臻完美的境界,但我觉得未免凄惨了些。一边是红彤彤的怡红院,另一边是阴霾霾的潇湘馆;一边是新人喜拜高堂,另一边是伊人呕血焚稿。这两者形成极大的反差。林妹妹的死有很多必然的因素,可以从她性格中挖掘。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叱咤风云的周瑜和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小心眼,这也许是他们致命的主要原因。若不是这样,或许还能活久些。

看世间有多少红楼之梦,然世人领悟又有几何?一曲红楼,写尽红粉佳人,醉了谁的人?又伤了谁的心?细品红楼梦十二金钗,好像都是受害者,没有一个能善终……红楼梦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无奈!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观点仅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代表大众。如有不恰,请忽略。
2020/01/02日

作者简介:尤运兵,笔名情有独钟,驻马店作家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作品分别在《走进诗坛海外版》《名家诗坛海外版》《名家诗人荟萃海外版》《中华诗词》《作家园地》《新视界微刊》《星诗刊》《河南诗人》《众创诗社》《社会热点》《中诗网》《北极星文学》等十几家网站平台发表二百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