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粥》
忆腊八---三月
过了腊八就是年,明天是腊八,在老家的同学群里,女同学们忙欢了,又是晒红豆,晒小米,黄豆芽,干菠菜,等。这一天早上必须吃带根的菜,寓意扎根,留后。老家风俗还很浓,还是延续父辈那且的习俗。
记的小时候,过腊八,虽然没有过年隆重,但也欢天喜地,盼望吃一年一顿的红甜豆粥。母亲,半夜就把豇豆下锅,等八成熟了以后,父亲再下小米,差不多快熟时,再放红糖。炉火很旺,烧的屋内暖暖乎乎,炉子上沙锅里的菜,熬的咕嘟,咕嘟,有,干菠菜,黄豆芽,土豆,豆腐,这一天,必须吃素,因为是释加佛生日。母亲拉的风箱(俗称二股弦),烧烧停停。粥全凭一个字"焐",焐到了才粘,甜,精,用木勺粘在一起。做很多,能吃到年。一切就续,才喊我们姐妹起床。记得老妹叫不起来,嫌冷。妈把最贴身的棉(yαog)子在炉火边炽热,妹才肯起。堂屋外,碗里冻的冰糖水,据说看那边高,(东,南,西,北)来年就收成好。另外,吃了此冰块,还不肚孑疼。天不亮,腊八饭就吃完了。谁家吃的晚,得红眼病。高高兴兴,背上书包上学了。这一天,迟到的少。
四十多年过去了,自己成家了,离开家乡,多年啦。父母也没有了,再也沒吃过家乡的红豆粥。天津也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但是和家乡,父母做的粥不同。再也吃不出红豆粥的清香,再也没有妈妈的味道..........

三月.原名(薛丁松),1968年生人。是天津港一位清洁工,喜欢诗词,爱好文学,曾经在,中华好诗词,燕赵普新篇。富贵优雅,发表过,《酒鬼》,《小桥》,《饺子》,《写给远方的人》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