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41
文/三木秉凤

天布五行 以运万类
阴阳、五行、干支之说乃中国古典哲学的文脉核心!阴阳之说乃言宇宙太极的对立统一规律,五行之说乃言宇宙万象在相生相克之中的循环往复之律,干支之说乃言阴阳二气的生灭分布规律。《幼学琼林.天文》曰:“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此之言太极生阴阳,是中国易经学说的基础。《洪范.九畴》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曰咸,炎上曰苦,曲直曰酸,从革曰辛,稼穑曰甘”,五行之说即宇宙五种基础元素的相生相克之说,此为中医学之基础。干支乃天干地支的简称,古人以天干地支用于纪元法,其中纪年简称谓夏历,一直沿用至今,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天干地支依次相配,形成六十个基础单位即六十甲子,这是确定中国历法的基础。在阴阳、五行、干支中,五行具有枢纽地位!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有五脏,以藏神精。上午九至十一点巳时,脾经当令。脾胃同属中焦之土,我们对胃了解较多,而对脾却大都陌生,脾之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化现为气血,通过心肺输布四方。中医及道家都认为:”脾为脏,胃为腑,其音宫,其色黄,其情静,脾胃喜于和,其养在肉,其华在唇,其味甘,其嗅香,其液涎,其声歌,脾藏意而生思,思伤脾,脾气知周,故五味出焉”。故脾胃合,则升降有序,水谷精化上输于心肺,食物残渣下流入肠中,脾胃不合,则极胖或极瘦,皆为病态之体。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和其它淋巴系统一样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脾和骨髓具有同样的造血功能,脾和肝一样,都主藏血,但因脾小,所以脾的藏血量有限。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脾要重新认识,脾之主要功能有四项,一曰藏血,二曰造血,三曰滤血,四曰免疫。脾经(又称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指内侧,向上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腹内,属于脾,络于胃,而主干脾经沿喉两侧上行于舌根,散于舌下,另一小支从胃出,进人心,与心经(又称手少阴心经)相接。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脏皆以血为系。脾同时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通过过滤血液,将其中的病菌异物等吞噬掉,故脾之滤血功能和免疫体系同时进行工作。
脾与胃相表里,犹如夫妻一般,中医有句话叫脾胃不和百病之源。人体靠气血在支撑运行,若脾胃不和,则食物中水谷精化不能化现为气血,为全身提供能量,则脾胃之后天之本就变成无本。从四时之序节看,脾对应长夏,即夏秋交接令时,天地氤氲,绸雨绵绵,令节特点是湿潮,所以脾的工作原理是沤食,犹如制酒发酵一样,将其中精化择出。
人五脏对应五情,即忧思悲恐喜,其中脾对应的情志为思,故思多则伤脾。前边已言,甘人脾,苦入心,酸人肝,辛入肺,咸入肾,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即:糖、脂、蛋白质,但三者又不可过食,脾喜甘,但食糖太过,则伤脾,脾伤则会导致胰腺分泌紊乱,糖分难以吸收。中医认为,胰腺也是广义上的消化系统,糖分若不能运化吸收,糖尿病就不请自到。脾主肌肉,所以,脾症往往体现在肌肉萎缩,口唇颜色异常,四肢无力。综上,对于脾的养护注意以下几点。一,脾胃同属中焦土,对脾的养护可以参看上章关于对胃的养护。二,脾不可少,西医对脾的认识相对肤浅,有些脾病例如脾肥大等,西医直接将脾摘除,我们已经知道,脾是化现气血的,没有了后天气血源源支撑,肾脏所藏的哪点先天元气就支持不了多久。三,脾主水谷运化,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肥胖、消瘦等大都与脾虚有关,心火为脾土之母,脾胃运化必需心力支持,故养脾士先须养心火。四,思过则伤脾。日常生活中,宽容做事,简单生活,减少思虑,就是养脾。五,脾经上午九至十一点巳时当令,此时脾会利用当令权调动全身气力将水谷化为气血,故早餐一定吃好。若长久薄情早餐,胃溃疡找上门来。六,脾虚与糖尿病的有关,我的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过量食糖未必会得糖尿病,但因脾虚不能运化糖类,血糖指标一定很高!故养脾比减摄糖量更重要,如何健脾呢?很简单,脾主肌肉,锻练肌肉就是健脾。七,脾主黄色,故脾虚之人多食黄色谷类,如黄玉米,黄豆,黄皮地瓜等。八,脾喜燥恶湿,若脾虚,则在皮肤表现为湿疹,牛皮癣,口唇起泡等,脾土生肺金,故养肺本身也就是调脾。九,甘入脾,若补益脾气,应多用甘平食物,切忌寒肥腻厚之物。十,古言,太饥则伤脾,太饱则伤气,故食不过饱,饮不过足。俗言,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其实真正的养生不是养体,而养心、养性、养情、养神、养志才是人生健康之根本大计。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