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红:“奇石趣木”世界里“文玩”出的大事业
●吴万哲

初识贾永红先生是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
因为他与四大名著《红楼梦》里的主人公“怡红公子”、当代文坛著作等身的大作家“平凹”同姓,名里又烙印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所以很快就记住了他。但此后却联系很少。春节前,在一个朋友公司的年会上,又见到他,还作了精彩发言,方知他是“陕西丝路云教育集团”的老总。饮宴上,觥筹交错中他也不断和人们对酌,但却并不“土豪”,给人以文人的内敛、和善、谦恭的印象。
不久前,有个朋友拉我去拜会新朋友。来在体育场东南角大转盘“兴欣地产”22楼。一进门,哇塞!三室一厅的屋子里,到处密密扎扎、见缝插针、堆满了一块块各俱特色的“石头”,摆放了一件件奇形怪状、盘龙卧虎的“崖柏根雕”工艺,一列列屏风般的玻璃柜里,放满了奇形怪状、花花绿绿、形形色色的古今中外钱币,墙上还挂满了古今名家字画,阳台上、厨房里、卫生间,又放置了堆积如山的“崖柏”做成的手链、颈椎枕,还有许多明清家具、西府社火马勺、六营泥塑和皮影等等,等等。我正疑心走进了某个古玩店的仓库,或哪个大收藏家的寝室,贾先生却笑呵呵迎出来。我这才知道,这些“奇石趣木”的主人就是贾永红先生了。

朋友兴致勃勃向我介绍他的产业,我却对他的“藏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断“观赏”“偷拍”,还不时提出一些“很外行”“很低级”的怪骨抓问题相问,他也不厌其烦,分门别类,如数家珍,认认真真介绍,前世今生,一一详细作答。
此后,我产生了写写他的冲动,朋友们也撺掇“贾总可是个大奇人哩,你得好好写写!”他听了却犹豫:我算个“奇人”吗?
他是当过多年领导的人,遇事不急不火、不愠不燥。一日,专门召集了一帮宝鸡地区很文化、很级别的哥们对酌,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一直的结论是:算,而且算个大奇人!
于是,我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而全面的访谈。
我参观他数以成千上万计的各类“奇石”、陈列了三间教室的上百件根雕,欣赏他压了几箱子的古钱币和上千件的古今名人书画的收藏品,巡游他巍峨秦岭脚下农村的老家、曾巨大辉煌过的“宝鸡天舒技工学校”和如今正在做大做强的“丝路云教育集团”,跟随他徜徉渭水,感受他一身风尘捡拾“奇石”的心境,一个从“奇石趣木”世界里“文玩”出大事业的人生智者形象蓦然屹立在我的眼前,回到家,我不由迅速敲击起了键盘……

贾永红,1965年生人,籍陈仓区坪头镇,兄弟4人。高中时,语文学得特别好,作文写得特棒,理想是当记者。当时,功夫电影《少林寺》风靡一时,年轻人习武成风,他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每天黎明即起,一口气长跑10公里;晚上,还要腿上绑了沙袋练轻功,煤油筒当梅花桩练站功,练铁砂掌,练铁头功,掌劈红砖,为此,损坏了不少砖石,没少挨父亲的骂。毕业时,他兴趣转移,想当飞行员,体验时身体却出了麻达,各样指标合格,右干腿上却有块指甲盖大的胎记,人家说一上天这里就烂了。伟大的梦想泡汤。现在想来,如果稍稍松点,说不定他就是一位英英武武的空军战士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1984年,信用合作社招收合同工,那时就业途径窄,报名人多得挤破头,他却用一篇作文轻松赢得青睐。3年后,公安又招合同制民警,少时的“军人梦”又复苏,当下报名“参警”。可只干了3个月,就烦了,原本以为英武的警察,待上岗却发现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便又归建“农金系统”。要是别人早开销了,可他的归队,领导却求之不得,为啥?他有绝活,笔杆子硬。可家门口不能待了,一纸通知,“上调”宝鸡县社。
其时,农金系统正搞职称改革,单位最缺笔杆子,他写公文写讲话写新闻写通讯,也写诗歌写散文写杂谈,经常在全国、省市报刊发表作品,还出过一本很朦胧、很少女、很怀春的诗集《多思的季节》,其中有一首名为《树》的抒情诗:“看似在向天炫耀/其实是在期求/落叶/完成了使命/还把身躯无私地献给大地”,至今还被许多人记忆犹新。不久,便入党,便提干,25岁即当了镇信用社的主任,一晃21年过去。


按说,照此发展,定会官运亨通,前程辉煌,可不久却生了变故。他酷爱业务,组织却要调他回县社担任保卫科的副科长,乡下人进城,对别人梦寐以求,对他却是个打击。他不愿离开熟悉的业务,再三向领导说明,可领导却不应。其时,家庭也遭重大变故,正年富力壮的父亲溘然去世,西山农村本身穷困,失去顶梁柱的父亲,家里顿时塌了天,一大家人要他照顾,媳妇做点小生意,也屡屡受挫,他便心一横:辞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虽然手中每天出出进进了数以千万计的花花绿绿票子,可却富了别人,穷了自己,咱也去掏一桶金!这当儿,国家出了“内退”政策,别人哭天抹泪反对,他却偷偷大乐,率先响应。
此后,他和夫人一起搏击起了商海。先在小商品城搞玩具批发,几乎垄断了宝鸡市场。按说能挣大钱,做了半年一算账,却是个亏损。搞批发,一只玩具加5毛或1元,可零售商摔坏的玩具一换就是一大堆,一算账还倒贴,赶紧转行。之后,又在经二路开起“天涯海角”洗浴中心,在店子街办起“天舒劳动技能培训学校”,结果,因让别人打理,管理不善,巨亏120多万。
120万啦!那时,他连死的心都有。

可他是个打掉牙肚里咽,宁折不弯的人,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他看到一大批农村孩子因没有劳动技能,只能在建筑工地搬砖头,餐馆里刷盘子,很是心疼,便把“劳动技能培训”作为造福乡梓的善事,尽力做好。当时,真是疯狂。睡到半夜,听说谁家娃娃没学上,开了面包车,一夜速行几百公里,陕西不行,上甘肃,甘肃招不到,奔宁夏,他曾创造昼夜连续驾车17个小时穿行羊肠山路,横扫陕甘宁青的“贾永红”记录。如今回想起来,他呵呵笑着说:当时,争得很,现在谁给我给10万元,让我去取,也绝对不会了。
学校先办在店子街,后因规模扩大,迁至群众路,又三迁蟠龙塬,由最早的借鸡下蛋,七八个人,十来条枪,到后来的占地10亩,长班学员五六百人,那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齐全的实习场馆,规模宏大,红火热烈,只三年,便扭亏为盈,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此后,他又进军“云教育”,做起“文玩”事业……
中国最早的“文玩”当属“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旧时,“学而优则仕”,一个人要读书,这四宝是必不可少的。还须有“镇纸”“笔洗”“笔筒”等。“镇纸”就是“纸镇”,有钱人用金用玉,穷书生用木用石;书法还要用木雕石刻的“印章”,于是,“奇石趣木”堂而皇之走进书房。十年寒窗,铁砚磨穿。书读累了,把玩把玩“镇纸石”“印章石”等等,久之,便形成了“文玩”的习俗。再后来,收藏兴起,前辈大家用过的“四宝”“二石”等便成了抢手货。爱屋及乌,不光“文房石”受宠,连一些山水江河中的特色石也受到人们喜爱,于是,捡石的,卖石的,买石的,赌石的,相继出现,“奇石趣木”玩家便绵延不绝,辉煌千年。

古语云:灾荒藏粮食,盛世收古董。进入物质丰足的新时代,“文玩”一词再次蹿红。我对“文玩”一词并不陌生,但对其意义却不甚了解。曾请教过几个玩家,但却说法不一。我的理解,“文”就是“文化”“文雅”,“玩”就是“把玩”“玩耍”,西府话“耍耍哩”。
“文玩”不仅有怡情养性、强身健体之效,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寄托。还有,“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唱的什么歌?金钱歌!据报道,有人捡了块什么石,卖了几个亿,在宝鸡市,也曾有人在渭河捡过一块“肉石”,拍出40万的天价!人常说“世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可这不是活生生的“天上掉馅饼”的案例吗?据说,精品奇石的投资,也成了继股市、房产、黄金之后的又一重要选择,而且还极“抗跌”,车子、房子易损易坏,千年奇石却会随岁月流逝及资源枯竭不断增值。于是,捡石、玩石、藏石,成了一种时尚、高尚、修行的代名词!
说起贾永红的“文玩”经,还得从他刚参加工作说起。
那时的农金人,下乡是家常便饭。一次,他到秦岭大山深处下乡,看到一个腊婆手里拿着一张国库券,却称不来盐,倒不来油,出于同情便用纸币换回来。后来,他从《金融》杂志学到了许多钱币知识,便留心收购起古代的麻钱、银元和中华民国时期的钱币。再后来,发展到一发而不可收,凡是古董、古玩皆收。他的压仓货有成捆不乱号码的八十年代的国库劵。因为那时农村人穷,一个村里分了几百元国库券,根本没人买,生产队长只好放在自己家里,他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一爱好,坚持数十年不衰。

他有一套完整的台湾币,是他用爱心换来的藏品。当时,他在经营洗浴中心,有个老人看他有面包车,便说自己每次去西安机场很不方便,能不能送送他?他爽快答应了。送得次数多了,老人得知他爱好收藏,便送了他这套“礼物”。原来老人是个台胞,曾担任过蒋经国总统的卫士。这套台币可真宝贝,囊括了台湾地区发行的所有金属币、纸币。有一枚发行于上世纪70年代50元的金币,因数额极少,堪称收藏界瑰宝,即是享誉全国的钱币藏家也珍稀万分。
贾永红的“奇石”收藏始于本世纪初。那时,他的培训学校正在上规模,他常跑甘宁青招生,大白天去了,家里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只能等到傍黑回家说事。天长无趣,他便跑到河滩转悠,无意发现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便带回了家。有人还笑他,把沟里石头向山里背呢。他却不在意,一来二去,“捡石”成了他的一大爱好。每当事业不顺、工作太累时,独自一个人跑到河里捡石头,既亲近了大自然,放松了心情,又沙中淘金,拾到了宝物。
按他的说法,他把大西北的石头捡遍了。最后,他把目光聚焦在宝鸡的大小河流上,渭河、金陵河、清姜河、千河、石头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如数家珍,总结出了规律,渭河画面石丰富,金陵河黄蜡石多,千河时有玉石宝物……捡石最佳时机在春秋,暴雨大水过后,总会有奇石宝物出现,他像农民揭地一样,从河的下游向上游一垄垄捡拾。几年下来,竟然捡了近万块,存放三四个地方,每每搬家,总要大车装,小车拉。

他是“捡中王子”,可却是“管中信手”,他所到之处,无一不堆满石头,而且往往是“喜新厌旧”,捡了新石头,丢了以往的。还不时从“石友”手中购买。有一石,外表黑褐丑陋,切开来,却是珍贵黄玉,他便把半边做了弥勒佛像,半边自然如山,既成珍贵文玩,又是向石友展示、宣传“宝鸡石头”精美的最好物证。
在他成千上万块石头中,最珍贵的有“象形石”“人物石”“动物石”“文字石”“山水风光石”等,象形石中最珍贵的有“五花肉”“农家馒头”“熊猫”“青蛙”石等;人物石中,最惹人的当属“姜太公钓鱼”“唐僧取经”“南极仙翁”“嫦娥奔月”“学子苦读”“昭君出塞”“老子出道”等。有的小如鸡蛋,有的大如牛头,皆画面清晰,人物形象生动。如“唐僧取经”,脑壳大小的青石,镶嵌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5位人物,而且个个活灵活现,各俱情态,即是丹青高手,怕也难有如此妙笔,堪称石中珍品。“动物石”中,最有趣的属“鹦鹉学舌”“小鸟吞蛇”“乌鸦喝水”“玉兔望月”“龟兔赛跑”“春江水暖鸭先知”等。一石阅尽人间万象。还有一种象形石,如“天路”“九曲黄河”等,黑麻石上面镶嵌了白色纹路的弯弯曲曲,极像云雾缭绕的“天路”和“黄河”。其中,也有珍贵的玉石、玛瑙、宝石等。

遗憾的,汶川大地震那年,人都跑地震,不慎遭窃,许多珍贵东西被盗走。
他说,玩石要讲个心境,玩石要有文化,一样的石头,有人捡到手了,却看不出什么“奇”“趣”,扔掉了,而到了“行家”手中,却发现了其中的“宝贵”。有一次,他捡了块石,感觉非常好,可却硬看不出好在什么地方,拍照后扔掉了,结果照片发在石友群,众皆惊呼好料,可要再找回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他说,有了好石头,还得取个好名,名起得好,价值就能翻倍,取不好,也就是块石头。到这儿,我才知道,他的画面石为什么珍贵,因为他是作家、诗人,童子功的文学积累,在“玩石”中发挥了大用场。他最著名的藏品将属“12生肖石”,小小石块上面缀满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大者如枕,小者似拳,个个惟妙惟肖;虽说是“12”,其实也是一群,如,狗有板凳、哈八、狮子;猪有公猪、母猪、野猪、肥猪,观赏到此,免费进了一次动物世界。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令许多大家叹为观止,曾在市园林局举办的全市园林工艺奇石展中获金奖。

还有上百件崖柏,有加工过的工艺品,也有造型初具的毛料,珍稀无比。
他想建设一家“奇石根雕工艺馆”,正在筹划,可却传来学校所在地已被宝鸡大学征用的消息,只能自己摆布成展厅样子,请行内人士过过眼瘾,不能普惠大众,这是他心中一个深深的痛!
贾永红,如今经营着自己的陕西丝路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大数据、企业和家政培训,旗下拥有宝鸡市下里巴人文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宝鸡市及时雨家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陕西百事联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宝鸡市鹏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宝鸡天舒职业技能学校、宝鸡市金台区及时雨居家养老中心等6个副线品牌,服务着陈仓区、渭滨区200多名残疾人和金台区200多名孤寡老人,他还将大面积进军以“奇石趣木”“名人字画”“钱币收藏”等古玩交易、家政服务、网络建设为主的新型产业。

他乐善好施,性格随和,扶贫救困,广结善缘。朋友们在一起,爱和他开各种荤素兼顾的玩笑,他也不恼,呵呵一笑,脸子红扑扑,有少女般的羞涩与深入骨髓的农民般的质朴与淳厚。人们评价说,他这半生没一个仇人,遇事争着吃亏,吃饭争着买单,人能欠他的,他从不欠人的。在当今时代,这样的人怕也太“罕见”了吧?

他和他的公司收获了累累硕果。公司被中家协评为“中国家政服务优质单位”、省慈善协会捐款先进单位、商务厅“优秀家政公司”、全市优秀社会组织4A级单位、三星级党支部、爱心企业、社会企业扶贫包村先进单位,个人也被多次评为全市全省“孝老敬亲之星”“品牌盛典非公经济优秀人物”“非公企业优秀党员”等。
他在真诚地体悟人生,真诚地铸造生命,真诚地投身变革,真诚地抒写历史。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文玩”就是古文化大树上派生出的枝叶,“奇石趣木”实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转基因”或者“文化渗透”,人们在“把玩”“玩耍”“耍乐”中探究这些“奇石趣木”背后的文化,并且为其不断注入了新的内涵,“人能养石”“石也能养人”“园无石不秀,厅无石不华,居无石不安,斋无石不雅”,“泰山石敢当”,石可镇宅,石可安心,石可怡情,石可修身,“名利淡泊随风去,泥尘觅琦乐趣多。人生常有苦涩伴,寂寞独对顽石酌”。还有,“心如磐石”“志如石坚”“心灵如玉”,寻石健身,爱石清心,观石益智,品石养性,赏石怡人,养石长寿,藏石陶性,“石”既磨厉了心境,历练了人生,又涵养了事业,滋润了身心,成就了人生,辉煌了事业,何乐而不为?
人笑问贾永红,只见你一天捡石头,拿什么为生啊?他笑说,玩石头,玩趣木,玩字画,不就是人生吗?
他的人生精彩而多姿,玩石头,玩趣木,玩钱币字画,也玩文学,说话间在《金台文学》《陈仓作家》又看到他的众多散文。他这是真正的“文玩”,把诗魂、诗趣、诗意写进了事业,写进了人生,“玩”中有乐,玩中有趣,玩中有思,当然玩中还有“金”,当代“小玩家”,都市“大隐士”!
与贾永红先生一通乱侃,你才知道了什么是“文化人”,什么是“玩文化”,什么是“精神贵族”,什么是“文化企业”,什么是“文化企业家”。也许他的事业做得并不大,但他做得精细,雅致,通透,做得文化,如岐山臊子面,虽是小吃,却名扬四海,四两拨千斤,以石玉立世,成就一片煌煌大业。
衷心祝贺贾永红先生人生、事业的更大辉煌。

(吴万哲,陕西宝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华作家协会、中国影视文学协会、中国编剧协会、陕西戏剧家协会、编剧协会、文化创意协会会员,宝鸡作协、戏协、职协会员,传统文化促进会、炎帝周秦文化学会理事,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杂文散文家协会主席,当过教师,从过政,任过县委督察员、宣传部副部长,搞过企业政工,当过杂志编辑、记者,有影视及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拍摄电影《秦火》等4部、电视剧1部、微电影20余部、栏目剧200余个,企业专题片数十部,报告文学、散文百余篇,其中《燃烧到最后》、《难忘的跪拜礼》,微电影《墨宝》、《追梦》、《新生》、《生命的托举》、《寻根》,喜剧小品《灭鼠》、《山妹》等50余次在全国、省、市获奖。近年有“西府奇人”系列纪实文学受到读者关注。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文艺创作奖,享受宝鸡市政府劳模津贴。微信、电话:15891078984,邮箱:SXJSWW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