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佳新音频小说连播《黄河岸边的孩子~第六章·军事训练·第一节》安群诵读 “全民皆兵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毛泽东语录
开始军训了,六五级的时间是三个月。学校特意从军分区教导队请来了两名军事教官,负责整个军训阶段里的各项活动。来的人是两个老兵都姓王,军衔是中士。他们穿着黄色人字呢的骑兵军装——掐腰收身的上装,系着皮带,上宽下窄的马裤,足登牛皮鞋,真是威风凛凛,帅气得很。那些女生看得眼睛都直了,悄悄地在那里议论个没完。两人个子一大一小,我们都管大个儿的叫大王,小个儿的叫小王。其实人家要按年龄在部队里正好相反,大个儿的叫小王,小个儿的叫大王。 现在的人也许想都想不到,六十年代中国人战斗力是个什么样子,那才叫全民皆兵呢。河套地区由于黄河水系发达,形成了“沟沟黄河水,遍地是胶泥。”农民干活都用一种特殊的铁锹,锹头是一个略微长方形的平平的铁板,为了能挖动红胶泥,它的刃口锋利的可以和镰刀比美,当地人都叫它“西锹”。为了防修反帝,武装部门利用西锹的特点,结合步枪拼刺刀的方式,专门编了一套刺杀动作。这套西锹砍杀动作,在河套地区广泛推广,要求所有人都要会做,以便美国佬或者苏联修正主义打进来,好用它来武装人民保家卫国。
我们学军自然不能例外,第一项内容就是学习西锹砍杀。这一套有几十个动作,学起来还真费劲。像我这样从来没有没拿过铁锨和农具的人,自然要比别人多下一些功夫的。一开始大家分开练,主要是怕锹头的刃口伤人,等到第三四天后,教官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排好队形合成演练。你别说,这群学生就是聪明,口令一下,“上前一步,刺!”“突刺,刺!”那动作整齐,杀声喊得震天响,除了队列不太标准之外,这刺杀动作真的很出色。看教官的笑容,就知道这回我算是合格了。教官在前面为我们大家做着总结,提到有些人斜刺动作胳膊抬得有些低。个子小自然就有些低,我不由自主地拿起身边的西锹,一边想着一边就比划做起动作来。到收锹的时候,没想到锋利的锹刃把斜前方的女同学花袄的下摆划了个口子。可把我吓了一大跳,咱这穷光蛋学生,到哪儿找钱去赔人家!还好,这时她还没有发现,我鬼鬼祟祟地左右看着,发现其他的同学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忐忑不安地站在后面,想着如何向那个女生解释。这时,教官下了指令“全体坐下。”按规定每个人必须坐在锹把的中间,偏偏这女生坐得有些靠近锹头,她觉得不舒服要站起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锹头的一角挂在被我划开的口子里,就听到“呲···”的一声,铁锹把那新衣服的后背扯开了一个更大的口子,露出了里面的内衣。大家先是“哎呀,哎呀”的惊叫,后来一看内衣都笑了起来,有人在起哄,弄得女生红着脸跑回宿舍换衣服去了。“嘿,老天不负有心人,这回和咱没关系了。”我心里这个高兴啊,刚才还不知怎么办呢,一转眼就烟消云散了。下了操,教官走到我身边,对我眨了眨眼睛说道:“哈哈,你小子,躲过一劫了吧。”原来这大个王眼尖,人家早就什么都看到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