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华
内蒙古包头市人,1948年12月生。内蒙古包头博物馆研究员。196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青年时期,先后有诗歌、小说、散文、文艺评论、剧本发表于区、市报刊,10多部剧作由当地剧团演出。退休后,致力于古诗词创作。
杜华七律《厦门行》五首
七律 夜飞厦门(新韵)
文/杜华(内蒙古包头)
夜登金鸟雪纷纷,数九寒天访厦门。
气浪冲机颠簸骇,桨声贯耳视听昏。
含娇空姐多灵俏,惹厌商绅讪问询。
轻降高崎淋淋雨,梦中我往拜观音。
七律 腊朔毛诞日谒厦门孙中山像(新韵)
文/杜华(内蒙古包头)
序:2019年12月26日,夏历己亥年腊月初一,日环食。是日系毛公润芝诞日,余在厦门中山公园拜谒瞻仰了逸仙先生铜像。
腊朔环食九不寒,韶山情系谒中山。
新华国父双星会,近代骄人二圣先。
举义厦门功尚未,开元燕郡绩空前。
吾今瞻仰孙行者,天下为公道路艰。
注:
1. 双星会,指日环食,暗喻孙中山、毛泽东二国父。
2. 举义,指孙中山领导的厦门起义。
3. 燕郡,北京旧名,借指北京。此句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
七律 参观胡里山炮台(新韵)
文/杜华(内蒙古包头)
厦门胡里炮台高,岬角龙旗恣肆飘。
腊雨淋漓犹泣诉,海潮汹涌在咆号。
拒英百弹夷人遁,抗日三发鬼舰逃。
克虏伯伯成往事,群舟正过跨洋桥。
注:
1. “拒英”,指1840年鸦片战争时的中英厦门之战。时,英国舰队首次侵厦,被驻厦清军设在炮台的300余门大炮和炮船轰退。
2. “抗日”,1937年,日军羽君号、若竹号等兵舰侵入厦门海域,被国军驻厦部队利用克虏伯大炮击中若竹号。
3. 克虏伯,古炮名。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制造,清朝洋务运动时购置二门,并在厦门胡里山建立炮台而置,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克虏伯大炮,有世界古炮王之称,其中一门陈展于古炮台供参观,另一门在大跃进时被拆毁。
七律 游天竺山
文/杜华(内蒙古包头)
龙门古寺绿林宽,两派明湖映翠峦。
百竹园中风弄籁,五花岫下瀑垂澜。
草间惊动双蝴蝶,栈畔留恋野牡丹。
浅饮山亭吾未醉,也当别客景儿观。
七律 游鼓浪屿
文/杜华(内蒙古包头)
小屿因何号若雷,列强炮火绪音回。
洋楼旧主人成古,渔厝新街客拥堆。
郑将收台荷将败,叶军攻厦蒋军摧。
鹃啼燕舞红榕盖,轮渡频随鹭往徕。
注:
1. 郑将,本句指郑成功收复台湾,自鼓浪屿发兵。岛上现有郑成功纪念馆。
2. 叶军,本句指叶飞将军率部解放厦门之战,采用声东击西战法,在鼓浪屿发起佯攻,迷惑了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