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锁林:目击“天外来客”和“宝鸡红”鸡血玉发现第一人
●吴万哲
2019年深秋,当“秦岭枫叶红似火”的当儿,西秦岭脚下的宝鸡市却有一个人一夜间“红得比枫叶还红”。他,就是目击“天外来客”陨石降落及“宝鸡红”鸡血玉发现者第一人汶锁林。
他亲眼目睹了一次奇妙的“陨石雨”降落,还捡拾到一枚罕见的石陨石,经有关专业机构检测,为“目击陨石”,价值不菲。消息传出,文、声、影、相各路官媒和众多“快手”“抖音”、自媒体的“业余记者”及广大“奇石”爱好者,蜂拥而至,争抢“头条”,观赏这枚罕见的“天外来客”。
“一石激起千层浪”。11月6日,宝鸡市观赏石协会会长张义先生邀我亲密接触了这块“奇石”,并专访了汶锁林先生。
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碎裂降落到地球上的物质。科学研究,每天大约有5万吨陨石坠落地球,天文学家称为“陨星雨”,但大多在距地面很远处就化为齑粉,即便落地也很难找到。陨石有铁陨石、石陨石等之分。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铁陨石在非洲,重约60吨;最大的石陨石在我国吉林,1770多公斤。陨石是“天外来客”,携带大量外星原始信息,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更奇石爱好者收藏的最爱。
宝鸡与陨石渊源久远。司马迁在《史记》记载,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就在陈仓北阪获得过“若石”。秦文公初执政,在古雍州(今凤翔)兴建了都城,有一天晚上,一块“好像巨大石头”的东西坠落在宝鸡“北面的山地”,寂静的夜晚,惊起了一山的野鸡鸣叫。古时科学不发达,“天外飞石”被认为“不祥”之兆,国人议论纷纷,这对初掌朝政的秦文公非常不利。秦文公不愧为足智多谋国王,他巧借古籍“鸡鸣神土”之说,在“若石”降落地建祠以祭,大肆宣扬“一山的野鸡鸣叫”之灵异,化“不吉”为“祥瑞”,昭示天下,鼓吹他在建城之初就得天神相助。这便是宝鸡“陈宝祠”的来历。
“陈宝祠”,历近3000年,至今犹在,但“陈宝”(陨石)今在何处,却是个未解之谜。令人欣慰的,古雍城今凤翔县东湖边,至今屹立一块巨大的陨石。我猜度,其便是文公在“陈仓北坂”所获“若石”。当时秦都城在凤翔,文公发现“陨石”后,下令运至“都城”神样供奉。陨石降落地“陈仓北坂”不甘人后,也在发现地兴建了“陈宝祠”,同时供奉。这样的猜度是否符合历史详情,有待方家考证。大唐晚期,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亨避祸凤翔,又故技重演,演绎夜半在秦岭北麓闻听“神鸡报晓”之故事,兆示祥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平息叛乱,后下令将古陈仓更名“宝鸡”。这便是宝鸡城市名字的由来。
到了近代,宝鸡不少地方发现陨石,但却鲜有年代记载。就是近年,亦有不少石友在渭河、千河捡到陨石,但目击并捡到的,在宝鸡还是第一次。
汶锁林,1966年生人,宝鸡市眉县葫芦峪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漆匠,绘画技术了得。他耳濡目染,从小喜欢做画,却因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2007年创办“天合广告公司”,专业制作户外墙体广告,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大江南北。2009年在市区买房,定居宝鸡,是最早小康一族。
今年9月26日,儿媳生了3胞胎孙女。10月9日,一家人喜气洋洋迎接孙女回家。早上9时左右,天正下大雨,车行至陈仓大道市车管所附近,车前车后挡风玻璃上,突然传来一阵“啪啪啪”的响声,仿佛谁将许多沙石扔到车上,玻璃也砸出了印痕。他第一反应,有大货车经过,带起路上沙石砸车。可停车一看,并无货车通过,一向爱好“奇石”收藏与研究的他,也想到过是不是“天降陨石”,但却认为不可能,就未在意。中午12点多,将孙女接回家,下车一关车门,突然发现有块黑褐色石头架在车上,待要取下,却有很强的磁性,吸附在车上取不下来。儿子要扔掉,他却当即怀疑是陨石,精心收藏下来。
过了3天,央视新闻报道:10月11日凌晨,一颗陨石坠落东北吉林省松原市,多个地方群众目击了陨石坠落时产生的火光。看到这则新闻,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但到底是不是心里还是没底。10月23日,他带着这枚“奇石”远赴山西太原陨石鉴定中心鉴定。经科技人员严格鉴定,出示检测报告显示:“石重:3.601克;硬度:6.5;吸磁性:中;检测结果:石陨石(目击陨石)”。这个时候他才断定,那天他听到的车顶传来“啪啪啪”的响声,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陨星雨”。
“目击陨石”,因其稀缺,对于奇石爱好者来说,是件可遇而不可求的破天荒的大喜事!消息传出,全国石友震惊,网络上、微信群,炒翻了天,新闻人争抢消息,石友成群结队,趋之若鹜,向他祝贺,观赏“宝石”。
“天外来客”光顾汶锁林,表面看是个“偶然事件”,可在与他详细交谈后,我发现“并非”偶然事件。他,已是一个有着7年“玩石”经历的“奇石收藏”爱好者,更为重要的,他还是“宝鸡红”鸡血玉发现的第一人!
2012年11月,一向生意还好的他突然好长时间接不到单了。他为此愁得吃不好饭,睡不着觉。这夜,他刚睡着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两位大大的贵人和他坐在一起,而且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谈笑风生,谝得热火朝天。梦醒后他告诉媳妇,最近要发一笔财了,可能要接个大单,而且是两个。可许多天过去,生意照样冷清。这天因琐事和媳妇拌了嘴,妻子把饭舀到碗里了,他却扭头开车出走。
那是个大晴天,冬日的阳光照耀着平坦的水泥路。他盲无目地开车兜风,一直跑到了路的尽头,这才“咝”刹住车。路的尽头是千河。他在附近住了好多年,却从未到过这儿。下车来,却发现这儿是一地荒草滩。他正惊怪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了?突然发现脚下一块石头有点红。他多年走南闯北,听人说过“石头见红,价值连城!”当下将这块石头抱到河里一洗。哈!石头竟像秋田里熟透的苹果那样红艳。他一阵惊讶,看到附近到处是这种石头,便美美捡了一车,满载而归。
第二天,他就果断地关了自己的公司,说服动员媳妇和儿子全家齐上阵捡石头。
事后他才知道,“红石头”来源于千河北面的黄梅山。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宝中铁路打隧洞,挖出了这些红石头,河水冲得到处都是。当时,宝鸡玩石人不少,每到节假日,附近河里游走着许多捡石人,但几乎都在捡拾象形石、画面石。一些老玩家看他捡“红石头”,都笑他胡捡,说那没用。媳妇也担心捡这没用,可他却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当起“捡石专业户”。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从冬到春,从春到冬,像割麦子一样,站在宽阔的千河河道,一只只石块摸,一段段捡,一直从下游捡拾到上游,有时一天一车,有时一天捡两车,如痴如醉,整整捡拾了一年。待达到一定数量后,这才开始研究、开发、利用。他上网查资料,买专业书籍学习,求教地质学家,线上线下和石友交谈,又带上样品,去西安,赴上海,请专业人员鉴定,向石界大咖请教。果如他所料,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石头”,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鸡血玉”。
鸡血玉,是一种精美的石头。关于鸡血玉,有个美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种鸟儿名曰“鸟狮”,天生好斗。一天,见一只凰鸟正在孵蛋,便向其发起攻击。在凰筋疲力尽时,丈夫凤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但凰也流了不少血,鲜红的凰血染红了岩石,若干年后便成了光泽晶莹红艳的鸡血玉。
科学研究表明,鸡血玉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带出的熔岩沉淀而成,因其有中国传统吉祥喜庆的鸡血红色,光彩夺目,经抛光后灿若朝霞,呈现夺人心魄之美,深受国人喜爱。其广泛用于印章和把玩、饰品、挂件。鸡血玉明代开始开采,最早多产浙江、内蒙,90年代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相继发现,但藏量稀少,市场价格长期居高不下。
2014年4月,宝鸡市举办首届观赏石展览会,汶锁林带上自己的鸡血玉石,和用这种石头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带上专家的鉴定书参展,首次向大家宣传宝鸡鸡血玉,可人们却不相信。原人大副主任、时任宝鸡市观赏石协会会长冯忠贤,听了他的详细介绍,看到他的收藏品和专家鉴定书后,确认了真实性,破例吸收为协会会员。6月6日,全省观赏石展览在西府老街太阳市隆重开幕,西安、咸阳等地石友带着自己在千河捡的“红石头”雕刻的工艺品参展,人们这才彻底相信,许多人不睡觉,连夜打着手电筒去捡“红石头”,有人还连现代化的挖掘机也开了去。
宝鸡鸡血玉,和宝鸡许多资源、产品一样,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其发现与开发,源自民间,源自“外地人”。说起这些,是不是令我们有些汗颜?
汶锁林经多年收藏,家里堆满了石头,可宝鸡人却大多不识货,没有销路,令他十分郁闷。一次,西安地矿局一位干部到他家参观,看到这些红石头顿时两眼放光,爱不释手,临走,掏尽囊中全部钞票5000元,强行“买”走了一块。汶锁林的烂石头卖钱了!消息传出,不仅大大增强了他“玩石”信心,而且带动了身边一大批石友。“宝鸡石”一下成了香饽饽。目前,在宝鸡地区“玩石”人少说也有好几万。
2018年,我随市老科协调研河长制落实情况,在武功,一位年轻的河道管理站长听我们是宝鸡来的,热情万分,不断赞美宝鸡的红石头,还说他经常去捡拾,并问我们一定捡了不少吧?我们却皆哑然失笑。我们都无这种爱好。
汶锁林无疑成了“玩石专家”,他不光眼力好,识货,还会雕刻,一块块顽石在他手中会变成了精美的玉饰。他在与外界交流中,感觉“红石头”这个名字如同农家孩子叫“狗娃”“猪娃”一样太俗气,没文化味,便从流行的“中国红”得到启示,为其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宝鸡红”!石友们齐声赞同。
“宝鸡红”,一个好大气、霸气、祥瑞的名字!如今,“宝鸡红”不仅在宝鸡石友中流行,就是全国石友说起“宝鸡红”,也是一片叫好。
今年盛夏一个礼拜天,我一个在职的县团级老同学,突然给我打电话,相约去千河玩。原来他早涉足“玩石”行列。一路上他大谈宝鸡奇石,大谈“玩石”好处。不久,他又委托我给市观赏石协会写个东西,我便见到了张义会长,还深入市区、陈仓、凤翔等地众多奇石收藏、加工、经营者的库房、车间、门店,考察经营状况,后来,代他们为市上起草了一份《宝鸡市玉石资源开发利用策划书》。提出成立宝鸡红玉石文化研究院,建设宝鸡玉石文化博物馆,开办网站,出刊《宝鸡红》玉石文化杂志,定期开展大小型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成立玉石开采、开发利用公司;成立宝鸡红旅游文化公司,设计“看宝鸡玉石、观宝鸡美景、吃宝鸡美食、购宝鸡古玩”宝鸡玉石为中心的主题精品旅游路线,让宝鸡玉石激活宝鸡旅游业等,让沉睡千万年的“宝鸡石”动起来,活起来,造福当代人民群众。
玉石,不仅有“镇宅、示吉”等文化寓意,更有“平复情绪、利人身心健康”的“养生”作用。“石”,“实”也;“石”,“史”也。盛世兴古玩。据说在一些经济发达地方,家中“藏石”已成为一种时髦、一种身份的象征。一个再富有的家庭,如果没几块像样的石头,就感觉很土豪,很没文化。
千年的石头会唱歌。观赏石协会的朋友们正在紧锣密鼓运作“宝鸡红”的开发利用,不料又“天降祥瑞”,在宝鸡出现了“目击陨石”的罕事。这不是老天对宝鸡红的一种眷顾吗?
说到天意,汶锁林告诉我,在他的“玩石”经历中,他感觉冥冥中,似乎真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促使他与石头结缘。他过去从没去过千河,那天却神使鬼差去了。他的公司名字叫“天合广告”,他那天去的路边有个广告牌,叫“千河水商贸”,他去的地方又叫“千河”,“千河”“天合”?这不是“天作之合”吗?说到目击陨石,他说在发现这枚陨石之前的10月6日,他就在千渭新城十字遇到过一次“陨石雨”。当时陨石把挡风玻璃也砸出了印痕,但却没在意。还有,儿子结婚3年儿媳不生,一生却是3千金。3 天前陨石砸到车上,他没捡,这次却架在了他的车上,“看你捡不捡”?这神奇的“千河(天合)”、一连串的“3”,不都是天使神助吗?
还有件趣事:汶锁林是个“玩石”的石痴,3胞胎孙女刚出世就下了两次陨石雨,并且都砸到他的车上,一家人感觉非常神奇。于是,紧急商议,一致同意,给3孙女分别取名为“汶星钰、汶星怡、汶星瑶”,一家“三文星”,真乃天降祥瑞啊!
他说到这儿呵呵笑了。我们也笑了,分享他的喜悦。
在我的稿子杀青之时,汶锁林又电话告诉我一个秘密。10月6日那天落陨石雨的地方,因当时下大雨没顾得捡,最近他多次去捡,搜索回来将近2斤的碎石,正在研究检验之中。
中国有着5000年历史文明,有史可载的陨石坠落达300多次,可留存下来的多是铁陨石,石陨石多被风吹雨打,消失殆尽。汶锁林的目击陨石就是罕见的石陨石,其意义更显重大。
陨石坠落,古罗马把它当成神的使者,盖起钟楼永世供奉。匈牙利奉为“神的礼物”,抬进教堂用铁链加锁保护。古代西藏称为“天铁”,是上苍所赐的佛教圣物,而汉民族却一直用来“兆凶”。如今随着科学的发展,“兆凶”“兆吉”毫无根据,但对人类探究宇宙奥秘、发展旅游意义重大。吉林省将1976年所降陨石建起了陈列馆,吸引了中外大量天文爱好者,“天降财运”,成为吸金揽银的绝佳项目。
汶锁林建议,有关方面能否在他两次目击“陨石雨”降落的千渭新城附近修建标志,记录这件旷世罕事,吸引中外石友和天文爱好者目光,既能提升宝鸡城市形象,又能带动宝鸡旅游业发展。
他是个能人,自制了只精美的盒子,将“目击陨石”科学盛放,让更多奇石、天文爱好者一睹为快。有兴趣的朋友也不妨瞟一眼?
汶锁林是宝鸡市观赏石协会的理事,著名书画家,金石雕刻家,经营着自己的书画玉石文化工作室,事业做得顺风顺水。
祝愿汶锁林的事业更加红火,也祝愿“宝鸡红”玉石早日有序、规模开发,“宝鸡红”红遍神州!

(吴万哲,陕西麟游人,现居宝鸡。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职称。中国影视文学协会、陕西戏剧家协会、编剧协会、文化创意协会会员,宝鸡市文联委员、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主席,当过教师,从过政,搞过企业政工,办过杂志,有影视及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拍摄电影《秦火》等5部、电视剧1部、微电影20余部、栏目剧200余个,企业专题片数十部,报告文学、散文百余篇、编著数部。电影《秦火》、报告文学《燃烧到最后》、散文《难忘的跪拜礼》,微电影《墨宝》《万家酣梦》《追梦》《新生》《生命的托举》《寻根》、喜剧小品《灭鼠》《山妹》等40余次在国际、全国、省、市获奖,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文艺创作奖,享受宝鸡市政府劳模津贴。近年有长篇系列纪实文学《西府奇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誉为“宝鸡一种新文化现象”。微信、电话15891078984)

(作者:吴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