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叹 纠 错
段广亭(甘肃)
☞♬ ♬ ♬ ♥♬ ♬ ♬ ☜
我最讨厌那些写错别字和读错别字的人!曾有一位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说:“把自己国家的语言交流工具文字都弄不明白,老在使用出错,这不是文盲,这种人叫缺德没有教养,污辱了中华文化。"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两千多个汉字,当时在班里可算超前的学生,得到过老师的表扬。有一次同学写造句,把自己母亲的名字里的芸字不会写来问我,我便顺手给写了个魚字。说真的,当时我也不会写芸字,凭读音给写了个魚字。老师当天批评了这个同学也追问了原因,最后也把我叫去搧了两耳光,问我是真的不知道写这个字还是故意使坏?我确实不知这个芸字怎么写。老师当时严厉地对我说:不知道的文字别胡写乱读,中国文字在世界独一无二,是我们的国魂。把文字读错写错,就是羞辱华夏文化,丟人,少德!你们必须认真读好书,写好字。自此之后,我从小学到初中,把所识的字牢记在心,闲了经常翻字典去识字,养成了习惯!后来走向社会,一次给一位农村加工业户主写了几十字的聘请启示,当晚按排在公社放大站广播这条消息。结果公社这位退伍军人干事在广播上播诵三遍,把聘请念成耳请书,广播上放屁,名声大了!谁也不知耳请是啥意思,这个搞加工的户主也没招到人。这多丟人显眼呀!一次我在报社上培训班,听到党报的老编辑讲到报社分配来一个大学生,给他分工是校对报纸版面,要求必须无误差。结果他负责的这一期报纸二版文章里出现三处错别字错误,第二天马上读者群起质问,报社领导也发现错误,马上停止这位校对员工作,调离到其他部门去了。一两字之错发生在党报上,问题是严重的!这位大学生肯定平时识字不多,分辩不清,自招祸。某市广播电视台播报新闻时播音员把东莞念成东完,又把广东湛江念成甚江,几百万听众收听,丟大人了!我在小学挨过老师耳光后,一直长着记性,对文字认真严肃使用,结果在八十年代末的一年春天给报纸写报道新闻,为及时发稿见报,把喷雾器的雾字情急中写成武字,到发出新闻稿后审核底稿才发现错误。好在报纸发稿时编辑慧眼盯着,把武字改成雾字,我心里羞耻和难受了很久,太丟人了!太羞辱中国汉字了!汉字的写作,说读,使用都必须严谨,不可以桃代李,不能胡写乱用。很多文字远看象这个字,近观却不同,如果用错写错,不但歪曲其意,也在一个地方造成极坏印象,首先给自己就在脸上涂上不光彩,给众人印象是:“此人没水平的文盲!"
文字使用的纠错必须从学生做起,也必须全社会监督。现在有很多国外留学生对中国汉语言的学习研究精于中国人,还可以极具意义的拆解中国汉字的更深之意,这是我们无法相比的!一个人的识字多少不要紧,可以认真去静心识字学字。关键是千万别把文字形象化地去读错说错,改变了原意,还闹出了笑话,某干部讲话时把夯实说成夺实,天啊!这怎么解释?让几百人坐在台下听的不知所云跌到雾谷里。你一字说错几次,别人怎么看待你?为啥不事先浏览文章拿字典查对呢?还有一个事例,有人自谓学者,给别人写轴序文,是男轴序文,他多次写慈严什么什么,还写显妣什么什么。这慈严本意为女的用慈,男的用严,怎么能混用?考妣本来在应酬文里是父母的代用词,给男轴序文里用上,能不笑掉呀吗?错别字的使用和不解字意的乱用,其实就是糟踏文字。现在很多人写错,念错文字,只要指出错误,还暴跳雷,甚至骂人,这是没水平不谦虛的表现暴露,无德之举,为什么不认真去学习呢?还有很多人自封为这家那家,作文习书,把汉字胡写乱用的让人哭笑不得,就是对文化的糟踏!
谦虚认真地纠错,把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也是振兴文化的义务。
作者简历:
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村和乡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先后在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5000多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现因病蜗居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