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j亢乃坚《行 者 说》(三)
孩提时一个人走在上学的路上,总习惯自言自语,一个人扮演不同角色,一路哭过笑过。学佛后想自己那时交流的对象,应该就是过去生中无数次生生死死的自己。生命的长河中伴随着贪、嗔、痴,我们不断在变脸,不同时期的习气给我们兑现不同的模样,相由心生的轨迹没有规则却从不间断。
修行无外乎换个活法。无论在家出家、达官贵人、黎民百姓、男女老少都不过是一个角色;无论持戒犯戒、无论大德高僧还是酒肉淫徒,生老病死不过是一个轮回。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命其实已万万岁了,今生刻骨铭心的爱情或许是宿世母子亲情的延续,事业的成功只不过是兑现了自己过往的德行。静坐一须臾间依稀看见自己最初的模样——清净虚空庄严法界,无处不是心所。
师父曾说:我们剃掉发丝,穿上大褂长袜,凭借几个月的辛苦换来一张佛门的长期饭票,习惯了众人的顶礼膜拜,信口捻来的经文仿佛无须我们用心去体悟,面对趋之若鹜的善信,我们接受的其实是自己的供养,要知道过去生我们也是这样虔诚的供养三宝。修行一辈子的功课就是放下,就连出家人的身份也要放下。
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是为了度众生。当我们视心、佛、众生为一体之时,欢喜才能真实显露,了知心外无一物,内心的喜悦就能包容所有的幻相。穿过轮回,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非对错无非自心挣扎的过程,如如不动的本我明镜般照见无始劫来的妄想投射的幻影,愚痴的众生错把幻影当真我,太把自己当回事。眼睛、鼻子、舌头、耳朵,骗得我们团团转,用这个臭皮囊的身体行走六道,不同的身子给予我们不同的声音,我们想尽千方百计不断祁求诉说,期待离苦得乐。当痛苦来临时我们降服的不是自心,认定烦恼来自外界,以为只要去掉相应的外境,痛苦就会止息。我们期待征服世界,统治所有人来换取自己的安宁。当世界为我所用之时,也使我疲惫至极消亡之时;当我为世间所用之时,也就成就了无处不真我的传奇。世尊教导我们要降伏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心念佛求生极乐,这才是根治痛苦的秘方。
佛事门中不舍一人,众生本为一体,欢喜接受生命中的每个际遇,感恩所有经历过的一切,随缘善待每一个众生,因为我们永远在一起。
男人来到这个世界被告知:男人有泪不轻弹,因为过去生身为女人时流了太多的眼泪。当我们发现妻子性格不好该换換时,大多是刚刚摆脱贫困,一如过去生中自己为人之妻被抛弃一样,我们挺直腰杆将同样的痛苦赐给今生患难与共的妻子,踏着轮回的足迹,周而复始乐此不彼。无量劫来我们就这样不断抛弃自己、伤害自己、逃离自己。宇宙本是‘同体共生’的圆融世界——‘同体’含有平等包容之意,地球上虽有各种国家、民族、地域的不同,但却是共同仰仗地球而生存;‘共生’是慈悲融合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是彼此互相互依附、赖以生存的生命共同体。
女人从生下来就想把男人当作依靠对象,以为自己生下来就不完整,幻想有一天找一个简单的人,去过永恒快乐的日子。然而,每一个芸芸众生都已千疮百孔,何处觅简单?一切都无常。因缘聚合简单的人会变得连他自己都不认识,我们把希望寄托于一个连自己都把握不住的男人,苦自然随之而来。
心经说心性不增不减,世人有求皆苦。人生就像一首古筝曲,我们只需要捧一盏淡茶,默默的听、细细的品、静静的想,一丝丝、一点点,让往外渴求的焦虑慢慢消失。领悟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后,于这样曼妙的清晨,回归自性,看看那些曾经的伤口,用一颗平常淡然的心,闭眼诵读‘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在感受那种旷逸舒朗的禅意的同时,随之退去的是浮躁和妄求,回归一份宁静和坦然。。。。当下我们就拥有了永恒的爱情和完整的生命。
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生命没有偶然,我们就没有了懊恼;因果造就必然,我们就开始了善行。每一个生命的背后都是无量因缘的和合,每一件事情的成败都是对我们过往修行成果的考验。没有一个人能孤独存在,没有一个微笑不感动世界。没有一个念头不是用功办道处,没有一颗心不是清净庄严道场。
【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有为一整体,皆由同一终极实现缘起或现起,同生共体,互不相离。【大乘止观】说:‘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唯共一清净心如来之藏平等法身也’。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我和你,心连心,永远在一起。
作者 亢乃坚
曾用名:亢国顺、亢季一,蒙古族人。笔名:伏燨、伏曦、原上草、蒙古包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得到星云大师力荐,在台湾和香港多家报刊开辟有专栏。
参与编撰大型工具书《香港法律通编》、《澳门司法商务法律汇编》、《世界贸易组织多边协定全书》。
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法学会法学专家,民革党员,收藏家。藏品除当朝高端墨宝之外,古董珍玩多数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老先生的遗赠。
居士,师从台湾高雄市文殊讲堂慧律法上人,法号净戒。
做人主张:德不配位,不与为谋。
作文主张:诗言有志,唯心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