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9年12月27日始,本公众号IPTRC(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将陆续推出海内外知名诗人和实力诗人的诗作、简介、玉照和有关学者的导读文字,有意者,请发送上述资料至:iptrc1995@163.com,或加主持人微信:13452083776,我们将及时处理,并优先纳入重要的诗歌选本。谢谢!

尘埃
◎陈红为
随手抓到的土块儿、瓦片儿、石子儿
轻易就吸引了刚学走路的孩子
他们不知道,即便抓不到
人生也少不了
一些板结、破碎、脱落的事物
不请自来,赶都赶不走
渐渐地,自己也被别人拾起
才感觉到:自己
是离尘埃最近的那部分
(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2018年7月21日)
作者简介:
陈红为,笔名唯虹。1967年生于河北省武邑县,现居保定市。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在线·长河频道站长,中国诗歌流派网编辑委员,清风诗学社副总社长兼评委。作品发表于《芒种》《诗选刊》《特区文学》《山东诗人》《延河》《荷花淀》《湖湘诗歌》《川江》《野三坡》《方向》《关雎爱情诗》等文学刊物,并入选多个年度选本,曾获第二届长河文学奖、第三届《山东诗人》特别推荐奖、唐河文学振兴奖等多种诗歌奖项。著有诗集《疾行慢吟》《浮桥》《弧线》等六部。部分诗作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波斯尼亚语、尼泊尔语等。
诗观:那些来自灵魂深处或皲裂或晶莹的文字,是人类思想的结晶。把诗歌作为信仰,写诗也就成为习惯。
导读:
这是一首相当浓缩的诗,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浓缩,在寥寥数语中,呈现出人生虚无的实质,却让人深思人生的悲剧性。随手可以抓到的土块儿、瓦片儿、石子儿,是那样的普通,在贫穷的年代却是儿童的玩具,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一个人少不更事的年龄,谁会想到这些尘埃之物后面的暗示?随着年岁渐长,刚学走路的孩子会慢慢变得须发皆白,慢慢从懵懂中醒悟到人世循环的道理。人被自己的命运驱使,最终与尘埃达成和解,归于尘埃之中。尘埃虽小,微不足道,却是人生最终的归宿。诗中有一份悲凉,却不能说是悲观;也有一份旷达,却不是廉价的乐观。说到底,还是对于人生有一份清醒——一份五味杂陈的清醒。但一个人又难得有这份清醒,难得在清醒中洞察人生虚无的实质。一个人寄身于现世,清醒地活过,也是一种纪念。(吴投文)
原载《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7—2018》(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