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振存个人简介
李振存,1967年生,山东临沂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后深造于山东大学文学院。现任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书画专刊主编,齐鲁晚报书画院·书画网责任编辑。现为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美协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画院画师、山东国际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艺委会理事及艺术团顾问、中国孔子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孔府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鲁商书画院副院长、香港商报鲁港书画院副院长、山东鲁艺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台北市南菁书法学会荣誉理事长、南菁艺术学院名誉博士学位暨艺术教授、济南市文联艺术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名士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等等。2008年被团省委、省文化厅、省青联评为“山东省优秀青年艺术家”。 山东银凤陶瓷集团签约画师。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外书画大展并多次获奖;其中,作品《清新·优雅·香馨》获1991年全国广告设计优秀创作奖;2008年,作品参加山东新闻美术家作品展并获得金奖;2010年,作品《鸣秋》、《春风吹来紫雪香》参加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联和山东省青年美协共同组织的“山东省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双年展”活动,并荣获“青年创作奖”等。2012年5月,作品《春绿家园》入选“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2年8月,举办山东省文联主办的“七色文心·当代优秀艺术家李振存作品展”。2012年8月,20幅作品参加“两岸情浓 翰墨飘香——海峡两岸书画名家八人展”。2012年10月,50幅作品参加由临沂市委宣传部、齐鲁晚报等联合主办的“喜迎十八大 情系沂蒙山”五人书画联展。
数十幅作品被北京大学、济南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山东省委、省青联、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鲁商集团、临沂大学等书画团体收藏;部分作品被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友好人士收藏。
绘画作品及书画评论编载入国家、省市级专业辞书及杂志(《锦绣泉城》纪念时报10周年百位书画名家同贺获奖作品集,庆祝大众报业集团《经济导报》创刊二十五周年书画大奖赛精品集,《济南名士书画院作品集》,《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书画作品集》,山东省画院、美术馆《爱的奉献》,《情系沂蒙·书画精品集》,《山东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选》,《风雅·中国书画名家条屏集》,《时代经典》,《画道文心·作品邀请展作品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揭牌庆典书画笔会作品选集》等)、报纸二百余篇、幅;并出版有《李振存画集》。

振存在山东美术圈子里是个名人,二十多年的美术编辑工作,让他练就了一双对艺术鉴赏的火眼金睛,他在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书画前沿》做编辑、写美术评论,这是工作赋予他的业务,当然也是他的爱好。这种长年工作上的经验加爱好,还有他对艺术独到的视觉观点,让振存必然的成为了山东著名的美术编辑和美术评论家。因此振存对山东的美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在推广和发掘上都做了很大贡献。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我深有体会他工作中的繁琐和无奈,但看着他工作的干劲和执着,我是打心里羡慕和佩服。只知道振存做编辑写美术评论有很多年,而知道他画画还是近几年的事。偶然的机会从网上看到一幅绘画作品,宋元文人画的感觉很足,而作者是振存,我当时很疑惑,想难道振存还画画?于是电话过去问他,他当时就笑了说:“我是山东艺术学院毕业的,绘画是我的专业,你想我能丢下痴迷的专业不画画吗?”我听后这才恍然,原来他美术工作中的一些成绩,无意遮蔽了别人对他另一面的认识,同时也遮蔽了他自己另有的光点。
中国画向来都是讲究传统的承载,对作品的来龙去脉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品评作品大都谈出处、讲根源。振存做编辑搞评论,他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不单对传统非常重视,甚至含着无比的敬畏,这种敬畏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见一斑,无论振存的写生、临摹、创作都是紧追古法。多年的创作基调,振存基本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他一边从传统绘画的技法中寻找感觉,一边从现实生活和自然景观中截留便于抒发自己情感的题材。这种紧追古法和寻机于现实的结果,为他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振存以古法为准绳,而时代精神和自己精神层中的新思维在绘画中都有所表露。因此他画中存在他所追求的宋元文人画面貌,但也具备了笔墨的时代性。当代画坛很多潮流性的东西,大都是打着创新的招牌,在猎奇搞怪,当然有很多作品,仰仗着一些作者的才气,的确让人感到新奇,从艺术的角度看也有值得提倡和欣赏的环节,但总体是有很多问题都客观存在着,很多理论评述也具有很大盲目性,艺术方法及方向值得商酌的地方都是很多,长远看一些作品是很难定论其艺术性的实际存在意义。这些问题对振存而言,他一定是看到并有所体会。因此振存虽然是站在书画绘画阵地的前沿,但他却始终保留着一种对传统绘画清醒持守的态度。他临古画、写生、创作皆以古法用笔为主导,是因为他深刻体会到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拿出时间搞创新,不如扎扎实实的从传统绘画中,多摸索和探寻更有价值。对古人的东西进行梳理、辨别、学习甚至能达到通过作品和古人交往,理解古人的心态、悟到古人笔意情深的高妙之所在,这应该是振存高明的地方。
通过对振存大量绘画作品的品赏,应该说振存大部分作品在艺术内涵上都不够现代,然而恰恰这些不够现代的作品,却使人有远离尘俗,回归田园的感觉。他那一组组完全以宋人笔意绘制的花鸟画小品,色彩鲜亮又亲切宁静。用小写意笔法入画却能体会到一气呵成的大写意趣味,这种图式中所显现的内在张力,与振存早年在山东艺术学院修学,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有关。在学院他是学商业美术兼攻油画的,而他能把美术设计中点、线、面的构成原理及画面的经营和油画中的素描、速写、透视、色彩等西方绘画重视的原理有意的锤炼、借鉴。创作时并巧妙的把中国绘画写意即写神的笔法精神给表现出来,这是振存最值得称道的可贵之处。用西画创作学来的东西,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这是西学东渐以后,大多艺术工作者们乐意去实践的普遍现象,这种东西绘画思想的互补、融合,丰富并完善着各自的绘画体系,同时还对画家们思想的提高、新事物的理性包容都起了很好的作用。那么对画油画出身的振存能把西画所重视的“物象”表现,用中国笔墨和绘画思想在造型准确、比例和谐的情况下,画出完全中国意味的作品来,也便不难理解了。 在对振存上述的言辞评述外,其实振存在艺术上还有很大再提高的空间。如果振存的绘画语言再精炼一点;章法、布局再严谨一点;笔力钝拙再老道一点;色彩的润染再淡雅一点,那么对欣赏者来说,当是何等大的享受。而这种近于残酷的完美要求,好像有点过分,其实是因为看到了他绘画上那种大的潜力和气象。因此在我们欣喜的品赏他那一幅幅别致温润作品的同时,便必然的对振存寄于了这种更高的期盼。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