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毛泽东对比研究(系列一百)
作者/黄塑芹
毛泽东带着阿Q、华老栓、闰土、康大叔、小D、祥林嫂、豆腐西施、宏儿、水生、吕纬甫、魏连殳和孔乙己等社会各阶层的人上井冈山,是被中共中央逼迫的,也是鲁迅逼迫的,更是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逼迫的,还有就是全国人民逼迫的。
中共中央逼迫毛泽东上井冈山是教条主义使然,鲁迅逼迫毛泽东上井冈山是历史使命使然,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逼迫毛泽东上井冈山和全国人民逼迫毛泽东上井冈山是封建思想使然,排除鲁迅之外的中共中央、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和全国人民逼迫毛泽东上井冈山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愚昧性。
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是什么?是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什么是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脱胎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人伦关系进行了明确的主次关系划分,臣子应该以君王为主,子女应该以父亲为主,妻子应该以丈夫为主。这种道德观念很受封建王朝皇帝们的喜爱,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出自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告诉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同样是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在孟子五伦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对孟子五伦的具体化。
四维:礼义廉耻,被管仲称之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当年那个带领齐国走向辉煌的管仲所主张的观点,在管仲的心中,礼义廉耻直接与国家的兴亡挂钩,不在仅仅是个人的道德观念,而是上升到国家层面。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是宋人在管仲的礼义廉耻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家庭观念就极其重要,往往会形成几百人的超大家族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孝悌观念就被人们提出来了。而有家毕然有国,因此宋人又提出忠信的观念。
中国人无限迷信、迷恋与迷惑于封建社会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鲁迅例外。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对于封建社会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做了总结,就是人吃人。鲁迅一生围绕掀翻人吃人的宴席而斗争,鲁迅把这一斗争使命交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接过鲁迅反封建社会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的匕首、投枪,与中共中央分道扬镳,上了井冈山。
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和全国人民坚守封建社会的三纲、四维、五伦、五常、八德,继续大排人吃人的筵席,逼迫毛泽东上井冈山。
毛泽东带着阿Q、华老栓、闰土、康大叔、小D、祥林嫂、豆腐西施、宏儿、水生、吕纬甫、魏连殳和孔乙己等社会各阶层的人,在鲁迅这位灵魂神医的指导下,毛泽东开天辟地,进行史无前例的彻底改造。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毛泽东呕心沥血的反复手术,成为了一支史无前例战无不胜的革命铁军。
待续
2019/6/12黄塑芹于浙江温州龙湾区七甲村。